[发明专利]下肢缺血血运重建生物可降解性中药缓释置入物及制备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47501.9 | 申请日: | 2011-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40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刘天军;包汉梅;吕丰;武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M31/00 | 分类号: | A61M3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杰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2207 | 代理人: | 王小静 |
地址: | 30019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肢 缺血 重建 生物 降解 中药 置入 制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下肢缺血血运重建生物可降解性中药缓释置入物及制备。
背景技术
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多由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其最早及最常见的症状为间歇性跛行,严重者会出现缺血性静息痛、足趾缺肢。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下肢缺血性疾病的发病率亦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在发展中国家,50岁以上人群中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患病率高达5%,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国家每年花费巨额医疗费用来医护这类疾病,威胁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通过细胞生长因子,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β型转化生长因子TGF-β等,能够刺激血管再生,改善组织血液灌流。但是生长因子在血液循环中的半衰期很短,仅为数十分钟,而且靶向定位差,难以发挥长久的、持续的促血管生成作用,全身性大量应用又会引起血压下降和潜在的促肿瘤诱变等不良副作用。此外,生长因子价格昂贵,限制了其在下肢缺血性疾病中的普遍应用。
中药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千年前的《诗经》和《尔雅》中就分别记载有200和300多种植物,其中有不少是药用植物。通过几千年传承积累,人们对中药材的功用、疗效及副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是,中药的药理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全面的挖掘。例如:葛根素(Puerarin,C21H20O9)是从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根中提取的一种异黄酮类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4,7-二羟基-8-β-D葡萄糖异黄酮。自1992年批准上市以来,人们对葛根素的研究一直比较活跃,药典中将其列为一种血管扩张药,临床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高血压、视网膜动脉静脉阻塞、突发性耳聋、高血脂和高血糖等,疗效显著。临床上葛根素一般为静脉滴注给药,文献动物实验中葛根素的给药方式为静脉给药、灌胃或口服给药等,经过血液循环的作用,只有有限的药物剂量到达靶部位,且静脉给药易引发急性血管内溶血等不良反应。
生物可降解性聚合物支架能够在一定时间内维持支架的支撑性能,保证腔道通畅,最后降解为无毒物质排除体外。当它们完成其支撑作用后,可以被组织完全吸收,副作用较少。同时其力学性能和降解时间可以通过聚合度和制备过程来控制,制备工艺简单,可以通过熔融挤出法、溶剂挥发法、静电纺丝法等制备,因此它们在临床应用上有较大的潜力。CN200710057459.5公开了一种用于心肌血运重建的可生物降解性药物缓释支架及制备方法,用于心肌血运重建的可生物降解性药物缓释支架,即用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制成的空心内管,在空心内管的外表面设置有载药可生物降解聚合物薄膜层,在空心内管和载药可生物降解聚合物薄膜层上贯穿设置有直径为0.2mm-1mm的孔,药为细胞生长因子或/和肝素,用于心肌血运重建的可生物降解性药物缓释支架,能缓慢释放生长因子或/和肝素,能阻止心肌自行闭合和防止血栓形成以及促进孔壁生成血管内皮,其中生物降解聚合物为聚己内酯或聚乳酸或聚乙醇酸或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或聚己内酯-聚乳酸共聚物或聚二氧六环。CN200910068305.5也公开了一种透室壁性心肌血运重建生物可降解性药物缓释支架。CN 200810053747.8公开了一种用于心肌血运重建的可生物降解性药物缓释支架及制备方法,支架材料为镁或镁合金。
目前尚无葛根素或其它中药用于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报道,特别是葛根素或其它中药用作血运重建生物可降解性药物缓释置入物中的药物还没有无此类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肢缺血血运重建生物可降解性中药缓释置入物及制备方法。下肢缺血血运重建生物可降解性中药缓释置入物能够促进缺血下肢新生血管的生成,改善下肢血流灌注。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易于操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下肢缺血血运重建生物可降解性中药缓释置入物包括空心管,管的内径为1mm-6mm,壁厚为0.5mm-4mm,长度为0.5mm-200mm,所述管的材质为负载有促进血管新生的中药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所述管是单层或双层管。
所述的中药和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的质量比为0.1-500mg∶5-1000mg。
所述的聚合物为聚己内酯、普鲁兰多糖、聚乳酸、聚乙醇酸、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聚己内酯-聚乳酸共聚物、聚二氧六环、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胶原蛋白、海藻酸或壳聚糖及其衍生物。
所述的中药为葛根素、红景天苷、淫羊藿苷、芍药苷、丹参素、丹参酮、黄檀根水提取物或栝楼果实水提取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475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