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复合人工生态浮岛载体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146612.8 申请日: 2011-06-01
公开(公告)号: CN102807283A 公开(公告)日: 2012-12-05
发明(设计)人: 马潮江;朱士锋;陈建强;施春莲;杨强 申请(专利权)人: 杭州春潮特种两栖爬行动物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2F3/32 分类号: C02F3/32;C02F3/30;C02F3/34
代理公司: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代理人: 林君如
地址: 311245 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多功能 复合 人工 生态 载体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复合人工生态浮岛载体。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很快,已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产养殖业。传统式水产养殖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养殖水体常因池中残饵、水生生物排泄物及尸体等的腐烂、分解,引起水质恶化,使水中营养元素N、P等发生非正常变化并产生有害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等,引起鱼、虾、龟鳖等养殖对象发病,甚至死亡。据测算养殖1吨淡水鱼,产生的粪便相当于20头肥猪的粪便量。1吨鱼饲料投放量一般为20kg/d,其中一半以上残留在水中,至少产生10kg COD/吨/天。沿海养虾业生产1吨虾,需投喂3~5吨饲料,相当于蛋白质1~1.3吨,大量的氮流入水中污染水体。研究发现,鱼,虾,龟鳖等对各种鱼粉的表现利用率为19.5%~50.5%,植物蛋白磷利用率30.7%,不能被利用的磷排入水体中。水产养殖病害频繁发生,危害程度日趋严重,造成经济损失严重,成为制约水产养殖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水产养殖病害发病率达50%以上,损失率20%左右,并且还有上升的趋势。2008年,据对30个省(市、区)74个养殖品种全年病害监测报告显示,水产养殖病害126种,病害损失达151亿元,其中鱼类损失占54.8%,甲壳类27.5%,贝类15.8%,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其次,养殖池塘排出的废水严重污染天然水体,给天然水体造成极大的污染,不仅威胁着天然鱼、虾的生存,也威胁着人类的饮用水的安全。

水质污染不仅严重危害水产养殖业本身,而且对周边水域环境和生态系统也构成了越来越大的危害;近年来鱼类赖以生存的江河,湖泊和浅海等水体环境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污染,危害了鱼类的生存,致使渔业资源日趋衰退,自然捕获的名、特、优水产品的数量日益减少,因食用含有毒素的鱼,贝类使人致病、死亡的事件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传统养殖业中大量养殖污水的排放,又加剧了环境污染,使的传统水产养殖业与控制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鉴于我国水资源紧缺的现状,水产养殖业亟待真正纳入“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如果不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将难以为继。

水体富营养化是当今世界水环境的普遍性问题.近10年来,我国江河、湖库的富营养化严重,“水华”现象时有发生,且呈逐渐恶化的趋势.据《2008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在28个国控重点湖(库)中,满足II类水质的湖(库)有4个,占14.3%;III类2个,占7.1%;IV类6个,占21.4%;V类至劣V类16个,占57.2%,可见我国水域富营养化现象相当严重。过多的氮、磷营养盐输入水体可以引起水体富营养化,而利用水生植物吸收营养物质,并通过收获植物带走水中的营养物质是一种低耗、高效和环境安全的生态修复方法。

如中国发明专利CN101333041公开了“生态浮岛及其建造方法,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浮岛及其建造方法,包括浮岛单元外框,外框盖子,浮体填料,种植杯和种植管.浮体填料,浮体填料上生长的微生物、植物和植物根系三者协同作用下,形成一个良性生态平衡,对污染水体进行持续不断地处理,此外该发明的生态浮岛可以层叠组装,使治污效率大大提高.该发明的缺点在于:植物吸收氮磷效率较低.功能单一,只有在种植在生态浮岛上的植物及植物根系附着的微生物能吸收和转化污染物,一般景观水体较浅,水底有沉淀的污染物以及藻类.水底的光照度亦足以支持藻类生长繁殖.沉淀的污染物和藻类长时间之后亦会出现重新向水中释放氮磷的现象,而利用水生植物吸收营养物质,并通过收获植物带走水中的营养物质是一种低耗、高效和环境安全的生态修复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绿色环保、制作简单、经济实用的多功能复合人工生态浮岛载体。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多功能复合人工生态浮岛载体,其特征在于,该浮岛载体包括扶植层、栽培层及承托层,所述的扶植层、栽培层及承托层的四周设置外框,所述的扶植层为聚乙烯网或不锈钢丝网框架,所述的栽培层自上而下分别设置生物载体、不锈钢丝网框架及聚乙烯网,所述的生物载体固定在不锈钢丝网框架上,所述的承托层自上而下分别设置生物载体、不锈钢丝网框架及聚乙烯网,所述的生物载体固定在不锈钢丝网框架上,在承托层的底部还垂直设有生物载体,扶植层、栽培层及承托层上的聚乙烯网经四周的外框连接构成一个整体。

所述的扶植层由聚乙烯网及不锈钢丝网框架构成。

所述的外框的形状为三角形、圆形、方形或多边形。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春潮特种两栖爬行动物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春潮特种两栖爬行动物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466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