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相变材料的中央空调温度调节和储能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146221.6 | 申请日: | 2011-06-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25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杨宪宁;肖占;何雪丽;王蒙蒙;陈梦东;白清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宪宁;肖占;何雪丽;王蒙蒙;陈梦东;白清源 |
| 主分类号: | F28D20/02 | 分类号: | F28D20/02;F24F13/3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19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相变 材料 中央空调 温度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相变温度调节和储能装置,尤其涉及要求对中央空调送风温度舒适性调节的温度调节装置以及空调的冷量或热量存储的储能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中央空调技术的发展进步,用户对空调舒适性要求的逐渐提高。在夏季运行阶段,中央空调的室内送风温度低,造成人员身体的不适,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能耗。在冬季运行阶段,中央空调的室内送风温度高,人员的舒适度会下降,同样也会产生大量的能耗。因此亟待一种温度调节和储能装置来解决中央空调送风温度舒适性的问题和大量的能耗问题。
固—液相变储能装置,是利用相变材料(Phase-change Material—PCM)从固相熔化为液相的过程吸收热量,当从液相凝结为固态过程中放出热量,从而解决热量的存储和释放问题。固—液相变储热装置运行中储能材料只发生物理转变,因此其具有很好的安全性,而且运行和维护成本低,有良好恒温相变特性以及巨大的相变潜热,可以通过提高夏季中央空调冷风温度,降低冬季中央空调暖风风温度,能够较好地解决中央空调的送风温度舒适性问题。同时,通过强化传热结构,可以提高固—液相变材料的导热性,从而提高相变材料的温度均匀性和相变转化速度,有利于相变材料的能量存储和释放,实现在空调机组停止运行阶段的空气温度调节,达到节能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变温度调节和储能装置,该装置可适用于中央空调送风温度控制问题,同时还具有安装方便、结构简单、运行安全稳定、经济高效、节能环保的特点。
本发明是这样来实现的,它包括圆管、强化导热翅片、外部换热翅片、固—液相变材料,其特征储能圆管与强化导热翅片焊接,圆管外壁与外部换热翅片焊接,强化导热储能管内灌注固—液相变材料,圆管顶部通过螺纹连接端盖密封。在夏季运行阶段,中央空调的室内送风温度低,冷空气流过布置在风道内的温度调节储能装置上的外部换热翅片后,将一部分冷量传递给相变材料,相变材料凝固吸收冷量,同时空气温度提高至适宜温度,在空调机组停止制冷阶段,可以通过循环送风将储存在相变材料内的冷量释放,达到降低室内温度的目的;在冬季运行阶段,中央空调的室内送风温度高,热空气流过装置的外部换热翅片后,将一部分热量传递给相变材料,相变材料熔化吸收热量,同时空气温度下降至适宜温度,在空调机组停止运行阶段,可以通过循环送风将储存在相变材料内的热量释放,提高室内温度。本发明通过强化导热翅片使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温度均匀性和相变转化速度,保证了夏季运行阶段和冬季运行阶段的送风温度舒适性,同时在中央空调停止运行阶段储存的冷量(或热量)及时释放,保证室内温度的稳定,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本发明所述的圆管,其特征是圆管材料为铝合金或铜合金,底部封口,顶部为螺纹口,顶部螺纹口与端盖相连接。
本发明所述的圆管内焊接强化导热翅片,其特征是翅片材料为铝合金或铜合金。
本发明所述的固—液相变材料,其特征是固—液相变材料为石蜡。
本发明的优点是:该装置采用了灌注有固—液相变材料的强化导热储能管,提高的导热效率,可以有效地实现对中央空调送风温度的调节,在调节温度的同时达到储存能量的目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同时还具有安装方便、结构简单、运行安全稳定、经济高效、节能环保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发明的俯视图。
图3为发明的圆管端盖结果局部视图
在图1中,1、外部换热翅片 2、圆管 3、强化导热翅片 4、固—液相变材料 5、端盖。
在图2中,1、外部换热翅片 2、圆管。
在图3中,2、圆管 5、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宪宁;肖占;何雪丽;王蒙蒙;陈梦东;白清源,未经杨宪宁;肖占;何雪丽;王蒙蒙;陈梦东;白清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462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