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学零件加工与检测一体化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45033.1 | 申请日: | 201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3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孙涛;王起维;韩成顺;张龙江;李国;董申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P17/00 | 分类号: | B23P17/00;B23Q17/20;G05B19/1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张果瑞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学 零件 加工 检测 一体化 制造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光学零件加工与检测一体化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工件主轴(1)、刀具主轴(2)、刀具(3)、剪切干涉仪(4)、测量信息处理系统(5)和数控系统(6),其中工件主轴(1)、刀具主轴(2)和剪切干涉仪(4)安装在加工机床7的工作台面上,工件主轴(1)上安装工件(8),刀具主轴(2)通过摆臂及刀架安装刀具(3),数控系统(6)驱动刀具主轴(2)旋转,同时驱动刀具主轴(2)摆动并带动刀具(3)对工件(8)进行加工,
剪切干涉仪(4)发出的检测光束的光轴与工件主轴(1)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剪切干涉仪(4)发出检测光束至工件(8),剪切干涉仪(4)采集检测光束返回的图像信息,并发送给测量信息处理系统(5),测量信息处理系统(5)根据所述图像信息获取工件(8)表面的面形误差信息,并将所述面形误差信息发送给数控系统(6),数控系统(6)根据所述面形误差信息对工件(8)进行补偿加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零件加工与检测一体化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刀具(3)选用圆弧刃金刚石刀具,刀具(3)的刀尖圆弧半径为3mm~7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学零件加工与检测一体化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刀具(3)的刀尖圆弧半径为5mm。
4.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零件加工与检测一体化制造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进行预加工;然后,刀具主轴(2)带动摆臂及刀具(3)旋转90°,让出检测光路;
步骤二、剪切干涉仪(4)发出检测光束至工件(8),剪切干涉仪(4)采集检测光束返回的图像信息,并发送给测量信息处理系统(5),测量信息处理系统(5)根据所述图像信息获取工件(8)表面的面形误差信息;
步骤三、判断所述面形误差信息是否满足程序设定的精度要求,
判断结果为否,执行步骤四;判断结果为是,退出程序,完成工件(8)的加工;
步骤四、测量信息处理系统(5)将所述面形误差信息发送给数控系统(6),数控系统(6)根据所述面形误差信息对工件(8)进行补偿加工;然后返回执行步骤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光学零件加工与检测一体化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的预加工过程为:
步骤11、将工件(8)安装在工件主轴(1)上,并根据工件(8)的待加工形状制定加工程序给数控系统(6);
步骤12、根据工件(8)的曲率半径计算刀具(3)摆轴水平摆角,对加工机床7进行加工前的预调整;
步骤13、粗加工,刀具(3)选用普通材质刀具进行粗加工;
步骤14、精加工,在工件(8)被加工出非球曲面的最接近比较球面之后,将刀具(3)改成圆弧刃金刚石刀具,并进行精确对刀;再对工件(8)进行精加工,完成对工件(8)的预加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光学零件加工与检测一体化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4中所述的精确对刀采用试切法进行,具体过程为:在一个口径5mm的圆台面上进行反复的加工实验,并在每次加工后检测工件中心残留材料的形状和尺寸,根据结果对加工机床7进行调整,直至满足对刀误差为小于0.02mm的精度要求。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光学零件加工与检测一体化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所述的程序设定的精度要求为:当要求加工面形精度PV值小于λ时,工件的Z向对刀误差小于0.082mm,两轴俯仰角度误差小于4.84″,摆轴中心摆动中心Z向定位误差小于0.014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4503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