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电池组、蓄电池组充放电管理的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44078.7 | 申请日: | 201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106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包静;何心刚;蔡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宝盒精英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H01M10/4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谢建云;刘鹏 |
地址: | 10004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放电 管理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包含多个蓄电池单元的蓄电池组,包含:多个初级蓄电池子组,每个所述初级蓄电池子组包含两个以上串联的蓄电池单元,
其中当每个所述多个初级蓄电池子组的端电压不低于第一阈值电压时,该蓄电池组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此时所述初级蓄电池子组对负载供电;以及
其中当至少一个所述多个初级蓄电池子组的端电压低于所述第一阈值电压时,该蓄电池组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此时端电压低于第一阈值电压的初级蓄电池子组充电至该初级蓄电池子组的饱和电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组,其中两个以上所述初级蓄电池子组串联连接形成次级蓄电池子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池组,其中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根据负载的电压和/或功率需求,由初级蓄电池子组或次级蓄电池子组对负载直流供电。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池组,其中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在初级蓄电池子组充电至所述初级蓄电池子组的饱和电压之后,将次级蓄电池子组充电至所述次级蓄电池子组的饱和电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电池组,其中所述初级蓄电池子组和次级蓄电池子组分别由与其标称电压相对应的充放电模块来充电。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组,其中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端电压低于第一阈值电压的初级蓄电池子组以第一充电速率充电至第二阈值电压,接着以第二充电速率充电至该初级蓄电池子组的饱和电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电池组,其中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所述第一充电速率为C/15-C/10,以及所述第二充电速率为2C-10C。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电池组,其中所述第一阈值电压为标称电压的60-90%,所述第二阈值电压为标称电压的85-95%,以及所述饱和电压比标称电压高5-25%。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蓄电池组,其中所述蓄电池单元的数目为24,以及其中每个所述初级蓄电池子组包含2、3、4、6、8或12个蓄电池单元。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电池组,其中每个所述初级蓄电池子组包含6个蓄电池单元,以及其中所述充放电模块包含12V、24V、36V、48V四个充放电子模块。
11.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蓄电池组,其中所述蓄电池单元为铅酸蓄电池。
12.一种对包含多个蓄电池单元的蓄电池组充放电管理的方法,该蓄电池组包含多个初级蓄电池子组,每个所述初级蓄电池子组包含两个以上串联的蓄电池单元,所述方法包含:
当每个所述多个初级蓄电池子组的端电压不低于第一阈值电压时,使所述蓄电池组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此时将所述初级蓄电池子组用于对负载供电;以及
当至少一个所述多个初级蓄电池子组的端电压低于所述第一阈值电压时,使所述蓄电池组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此时将端电压低于第一阈值电压的初级蓄电池子组进行充电至该初级蓄电池子组的饱和电压。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两个以上所述初级蓄电池子组串联连接形成次级蓄电池子组。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根据负载的电压和/或功率需求,由初级蓄电池子组或次级蓄电池子组对负载直流供电。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在初级蓄电池子组充电至所述初级蓄电池子组的饱和电压之后,将次级蓄电池子组充电至所述次级蓄电池子组的饱和电压。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初级蓄电池子组和次级蓄电池子组分别由与其标称电压相对应的充放电模块来充电。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使端电压低于第一阈值电压的初级蓄电池子组以第一充电速率充电至第二阈值电压,接着以第二充电速率充电至该初级蓄电池子组的饱和电压。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使用C/15-C/10的第一充电速率以及2C-10C的第二充电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宝盒精英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宝盒精英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4407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