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力变压器局部放电及耐压试验车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143514.9 | 申请日: | 2011-05-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35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 发明(设计)人: | 鲍清华;陈小丹;陈乃江;徐伟旗;周宇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华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P3/00 | 分类号: | B60P3/00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项丽 |
| 地址: | 215128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变压器 局部 放电 耐压 试验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变压器,特别是,一种适用于所有变压器现场局部放电试验用的试验车。
背景技术
为了能够对大型超电力变压器进行现场局部放电及长时间感应耐压试验,需要将相应的试验仪器和设备运输到现场,在现场布置好位置后在临时接线。由此出现了用于装载各种试验仪器、设备及相应附件工具的装载车。最初的装载车实现的仅仅是运输的功能,到了现场后,各种试验仪器要通过人力搬卸、安装、布置和临时接线后才能进行操作。由于各种测试仪器和设备体积和质量较大,简单的装载运输过程很容易挤压或颠簸而损坏仪器,而且在现场上下搬运仪器也带来极大的不便,尤其是在恶劣的环境下,测试人员及试验仪器必要的工作环境不能得到保障,测试数据的精度难以保证;现场接线的规范性差,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规范性强、效率高的适用于所有变压器现场局部放电试验用、试验设备不必下车就能够进行试验的试验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力变压器局部放电及耐压试验车,包括驾驶室、连接在所述的驾驶室的后方的后车厢及挂接在所述的后车厢的后部的滑移舱,所述的后车厢内设置有相电连接的变频电源、中间变压器、补偿电抗器及电容分压器和附件工具,所述的滑移舱内设置有均压罩。
优选地,所述的后车厢的左侧壁与右侧壁的上部及下部分别开设有多个舱门,每个舱门对应一个设置在后车厢上的附件舱,各个所述的上部的舱门的上部铰接在所述的左侧壁或右侧壁上,各个所述的下部的舱门的下部铰接在所述的左侧壁或右侧壁上,各个所述的上部的舱门打开后呈蓬状,各个所述的下部的舱门打开后呈踏板状,进一步地,至少一个所述的附件舱的内底设置有能够沿所述的附件舱的内底滑出的托盘,进一步地,所述的附件工具分装在各个所述的附件舱中。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后车厢的底板上设置有滑轨,所述的变频电源、所述的中间变压器、所述的补偿电抗器及所述的电容分压器设置在一个能够沿所述的滑轨滑动的托板上。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后车厢的顶部设置有场地照明灯。
进一步优选地,该试验车上设置有警报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将电连接好的变频电源、中间变压器、补偿电抗器及电容分压器集于一个能够沿着试验车的底部滑出车外的托板之上,便于搬运、节省人力,当然,在一些情况下,也不需将试验设备搬下车就能够进行试验,并且车上的各个试验设备之间的连线已经连接好,不必在现场接线,缩短了操作时间,增强了规范性和可靠性,有效地提高了试验效率,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电力变压器局部放电及耐压试验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部分纵向剖视图。
附图中:1、驾驶室;2、后车厢;3、滑移舱;4、变频电源;5、中间变压器;6、补偿电抗器;7、场地照明灯;8、均压罩;9、舱门;10、滑轨;11、托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以下详细描述:
如附图1所示,本发明的电力变压器局部放电及耐压试验车,包括驾驶室1、连接在所述的驾驶室1的后方的后车厢2及挂接在所述的后车厢2的后部的滑移舱3,所述的后车厢2内设置有相电连接的变频电源4、中间变压器5、补偿电抗器6及电容分压器和附件工具,所述的滑移舱3内设置有均压罩8,后车厢2的左侧壁、右侧壁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多个舱门9,每个舱门9对应一个附件舱,位于上部的舱门9的上边缘铰接在左侧壁或右侧壁上,打开后呈蓬状;位于下部的舱门9的下边缘铰接在左侧壁或右侧壁上,打开后呈踏板状,上述的附件工具分装在这些附件舱中,对于重量较大、不便拿取的附件工具所在的附件舱的内底设置有能够沿所述的附件舱的内底滑出的托盘,以便于拿取该附件工具,滑移舱3拼接式地连接在后车厢2的后方,并在连接处加设减震缓冲机构,后车厢2的顶部安装有多个场地照明灯7,这些场地照明灯7能够升降、能够360度旋转,该试验车右侧具有对开的双开门,对应门打开的位置设置有可收起的上车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华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华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435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吡咯磷酸钙/氧化镁生物陶瓷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特种螺栓加工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