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土工布加筋复合锚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43282.7 | 申请日: | 201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84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王超雄;张艳军;肖玉成;张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2 | 分类号: | E02D3/12;E02D5/74 |
代理公司: | 武汉金堂专利事务所 42212 | 代理人: | 胡清堂 |
地址: | 43008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土工 布加筋 复合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土工布加筋复合锚杆方法。
背景技术
在松散堆积体及破碎岩土地层中进行锚固注浆的课题研究、施工工艺等存在不足。现阶段在松散堆积体及破碎地层中进行锚固注浆主要采用压密注浆法,通过预埋在杆体上面的注浆管对锚固段、自由端进行注浆。由于岩体破碎,裂隙发育强烈,地下水丰富,传统的压密注浆法存在如下问题:1)浆液沿着破碎岩体裂缝、裂隙流失,很难形成完整的锚固体;2)地下水丰富区域浆液被地下水冲走,很难形成锚固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研制一种能够解决浆液流失、节约材料、形成饱满的锚固体、提高锚杆抗拔力的土工布加筋复合锚杆方法。
本发明土工布加筋复合锚杆方法,其步骤如下:
① 钻进成孔:在松散堆积体及破碎岩土体中采用潜孔锤偏心跟管钻进,达到设计孔深后,取出钻杆,撤离钻机;孔径、孔深按照设计要求执行;
② 锚杆制作:在锚杆杆体材料上设置一层土工布介质,并预埋注浆管;所述土工布介质是由无妨土工布制作的筒体状土工布袋,圆筒直径大于钻孔直径2~3cm;
③ 锚杆安放:将制作好的土工布复合锚杆安放到钻孔中,并拔出跟进套;
④ 注浆:开动注浆泵,通过预埋的注浆管将调制好的浆液按照设计压力向孔内注浆;注浆压力控制在0.8~1.5MPa,浆液流速控制在1.0~2.0×10-3m3/s;
⑤ 终止注浆的条件:注浆泵上的压力控制表显示值持续增加,其值达到设计压力值2倍时终止注浆;
⑥ 重复④~⑤步骤3-5次,完成注浆。
本发明土工布加筋复合锚杆方法的优点是:主要解决了在松散堆积体及破碎地层中进行锚固注浆的两个难题;能节约大量的水泥,降低施工成本;能够通过土工布的鼓胀效应形成饱满的锚固体;通过土工布的加筋性能提高锚杆的抗拔力;根据在阳春新钢铁2#、3#滑坡治理工程、阳春新钢铁人工卸车槽及双翻车系统深基坑支护等工程中实践情况,锚固注浆量只有常规注浆量的5%~10%左右;通过锚杆破坏性张拉试验,锚杆抗拔力可以提高1.5倍。
附图说明
图1为土工布加筋复合锚杆典型横断面图。
图2为土工布加筋复合锚杆构造图。
图3为锚固段(A-A)剖面图。
图4为密封段(B-B)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阳春新钢铁2#、3#滑坡治理工程中实践案例
根据图1-4所示,一种土工布加筋复合锚杆方法,其步骤如下:
①成孔:使用YG-60锚杆钻机,采用潜孔锤偏心跟管钻进工艺成孔;达到设计孔深20m后,取出钻杆,撤离钻机;
②锚杆制作:锚杆采用5束fptk=1860MPa的高强度低松弛无粘结钢绞线,锚杆杆体总长度为21.0m,锚固段长度为8.0m;采用密封袋将锚杆的自由段与锚固段分隔开,在锚固段安装袋式土工布;
③锚杆安放:将制作好的土工布复合锚杆安放到钻孔中,并拔出跟进套管;
④注浆:首先通过预埋在密封袋中的注浆管进行注浆,当浆液挤压孔壁达一定程度后停止注浆;等密封袋中的浆液达到一定强度后,通过预埋在锚固段的注浆管将调制好的浆液按照注浆压力0.8MPa、浆液流速1.0×10-3m3/s。
向锚固段注浆;注浆终止条件注浆泵上的压力控制表显示值持续增加,其值达到设计压力值2倍时终止注浆;重复3-5次注浆后,完成注浆;
⑤张拉、锁定:浆液达到龄期后,对锚杆进行张拉锁定。
实施例二
阳春新钢铁人工卸车槽及双翻车机系统深基坑支护实践案例
根据图1-4所示,一种土工布加筋复合锚杆方法,其步骤如下:
①成孔:使用MD-60A锚杆钻机,采用潜孔锤同心跟管钻进工艺成孔;达到设计孔深28m后,取出钻杆,撤离钻机;
②锚杆制作:锚杆采用4束fptk=1860MPa的高强度低松弛无粘结钢绞线,锚杆杆体总长度为28.0m,锚固段长度为16.0m;在锚固段安装袋式土工布;
③锚杆安放:将制作好的土工布复合锚杆安放到钻孔中,并拔出跟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432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