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铝材轧制油添加剂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42395.5 | 申请日: | 2011-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298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发明(设计)人: | 丁峰;甄国芬;周增强;刘想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新泰特种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61/00 | 分类号: | C10M161/00;C10N40/24;C10N30/0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米文智 |
地址: | 0508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轧制 添加剂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添加剂组合物,特别涉及一种铝材轧制油添加剂组合物。
背景技术
铝材轧制油主要是由适当的矿物基础油和改性复配添加剂构成。由于基础油所形成的油膜与金属表面只产生物理吸附,吸附力小,润滑性差,所以在工业轧制铝材上需要在基础油中加入添加剂,从而提高油膜边界润滑能力。添加剂是能够改善油品某种性能的有极性的化合物或聚合物,它是提高矿物基础油润滑性能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铝材油中主要添加的是油性剂,是能与金属表面发生物理吸附长链脂肪酸、醇、酯,由于他们的极性和表现出的使用性能不同,因此添加剂的类型和结构在润滑剂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表明单一添加剂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润滑效果,工业中往往使用复合添加剂,综合考虑其减摩效果,良好的润滑剂能够起到减摩降压作用,并且显著改善产品表面质量;若润滑剂的润滑效果太差,轧后会产生明显的表面缺陷,如压痕、划痕等。同时还要考虑其退火性能,保持铝材表面的清洁性。因此,选用添加剂时要从多方面考虑,如减小摩擦系数,退火油斑,氧化变质等。另外,还要考虑添加剂与轧制基础油的相容性及使用的方便性,如添加剂的粘度、是否有毒性等。专利文献CN1186846A公开了一种“具有退火清净性的铝材轧制油组合物”,本发明提出的铝材轧制油组合物含有互溶的具有8~18个碳原子的脂肪醇和通式为R1COOR2(式中R1为6~22个碳原子的烷基,R2为1~6个碳原子的烷基)的脂肪酸酯。单纯使用长链脂肪酸、醇、酯的复配添加剂具有一定的退火清净性,但是存在着添加剂量大、油膜强度低、退火性差等问题。因此需要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新思路。
油酸酰胺作为减磨剂被广泛应用于内燃机油和润滑油中,能显著提高油品的减磨性能,但未见油酸酰胺应用于铝材轧制油中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具有清净退火性、抗磨性和用量小等优点的一种铝材轧制油添加剂组合物。
本发明的铝材轧制油添加剂组合物质量百分比组成为:
(1)油性剂:30—48%;
(2)含磷的抗磨剂: 3—15%;
(3)油酸酰胺:26—35%;
(4)破乳剂:0.5—2.8%;
(5)酚型抗氧剂:0.1-0.5%;
(6)加氢基础油:为余量。
所述油性剂为油酸单甘油酯和/或油酸;
所述含磷的抗磨剂为硫磷酸复酯胺盐、硫代磷酸酯及其胺盐和磷酸酯及其胺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破乳剂为两类非离子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物,第一类非离子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为5—9,分子量为2000-15000,第二类非离子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为12-16,分子量为2000-15000。其中两类非离子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破乳剂可按任意质量比复配。
所述含磷的抗磨剂优选为硫磷酸复酯胺盐、硫代磷酸三丁酯和碱性磷酸酯胺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酚型抗氧剂和加氢基础油可以任意选择。
本发明铝材轧制油添加剂组合物按下述方法制备:
按所需比例将油性剂、加氢基础油、含磷的抗磨剂、酚型抗氧剂顺序加入带搅拌器的搪瓷调合釜内,在60—70℃下搅拌4小时,然后按所需比例加入油酸酰胺、破乳剂,在40—50℃下搅拌2小时,至混合物全部溶解,并均匀透明。
硫磷酸酯磷酸复酯胺盐 ,通过对硫代磷酸酯与磷酸酐的复酯化反应 ,提高添加剂的磷含量,再用胺中和酸性磷酸酯 ,使添加剂具有适宜的极压抗磨性。酰胺类减磨剂通过极性基团吸附在铝材表面,形成牢固的吸附膜,把铝材表面覆盖,从而降低摩擦系数。
为了筛选添加剂组份和添加剂组合物,本发明在实验室采用了下述试验方法进行模拟评定。
●润滑油极压性能测定法(GB/T3142)
● 润滑油抗磨性能测定法 (SH/T0189)
● 润滑油极压性能测定法(Timken试验)(GB/T11144)
● 润滑油承载能力测定法(CL一100)(SH/T0306或ASTMD5182)
● 极压润滑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SI-I/T01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新泰特种油有限公司,未经石家庄新泰特种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423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