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沼气生物发酵制备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141845.9 | 申请日: | 2011-05-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124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2 |
| 发明(设计)人: | 吴世忠;张书金;杨建忠;吴冠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承德昊远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M1/107 | 分类号: | C12M1/107;C12M1/3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陈慧珍 |
| 地址: | 06815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沼气 生物 发酵 制备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能源制备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沼气生物发酵制备系统。
背景技术
沼气发酵又称为厌氧消化、厌氧发酵,是指有机物质(如人畜家禽粪便、秸秆、杂草等)在一定的水分、温度和厌氧条件下,通过各类微生物的分解代谢,最终形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可燃性混合气体(沼气)的过程。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沼气生产是靠地下设置的沼气池来实现,将生物质原料投放到地下沼气池内,经发酵产生沼气,再通过一系列的辅助设备将产生的沼气运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这种沼气制备系统有以下缺点:一、系统结构复杂,并且地埋式沼气池不可移动,一般为家庭建造、使用,建造费时费力,使用范围局限;二、地埋式沼气池发酵靠水压式自然温度发酵,受外界气温影响大,当气温较低时,发酵工作就无法进行,不能满足一年四季都可生产沼气的要求;三、储气装置易损坏,沼气纯度不高,燃烧后易产生有毒气体,安全性不高;四、供气不够稳定,经常会出现断气等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沼气生物发酵制备系统,其具有结构简单、自动控制温度、使用安全和供气稳定的优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沼气生物发酵制备系统,包括沼气生物发酵装置,所述沼气生物发酵装置通过沼气专用管线依次连接气水分离装置、安全排气装置、储气装置、净化脱硫装置、沼气专用增压装置和沼气控制阀。
所述沼气生物发酵装置设置有用于连接沼气专用管线的出气口,并安装有温度自动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所述沼气生物发酵制备系统通过可拆装的管线将沼气生物发酵装置、气水分离装置、安全排气装置、储气装置、净化脱硫装置、沼气专用增压装置和沼气控制阀依次连接,其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所述沼气生物发酵装置安装有温度自动控制装置,当外界温度较低时,可以对发酵罐进行补温,温度合适时,控制装置自动停止补温,这样就使得该系统工作不受外界温度影响,能满足一年四季都可生产沼气的要求;通过设置安全排气装置,可有效防止储气装置的损坏,通过设置净化脱硫装置,可避免沼气在燃烧时产生有毒气体,提高了安全性;通过设置沼气专用增压装置,可确保供气稳定,保证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沼气生物发酵制备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沼气生物发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沼气生物发酵装置;2、气水分离装置;3、安全排气装置;4、储气装置;5、净化脱硫装置;6、沼气专用增压装置;7、应用装置;8、沼气控制阀;9、出气口;10、温度自动控制装置;11、沼气专用塑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所述沼气生物发酵制备系统,包括沼气生物发酵装置1,所述沼气生物发酵装置1通过沼气专用塑料管11依次连接气水分离装置2、安全排气装置3、储气装置4、净化脱硫装置5、沼气专用增压装置6和沼气控制阀8。
所述沼气生物发酵制备系统通过可拆装的管线将沼气生物发酵装置1、气水分离装置2、安全排气装置3、储气装置4、净化脱硫装置5和沼气专用增压装置6依次连接,其结构简单,组装方便;通过设置安全排气装置3,可有效防止储气装置4的损坏,通过设置净化脱硫装置5,可避免沼气在燃烧时产生有毒气体,提高了安全性;通过设置沼气专用增压装置6,可确保供气稳定,保证正常使用;沼气专用增压装置6与应用装置7之间设置一个沼气控制阀8,可以有效的对沼气供给进行控制。
如图2所示实施例中,所述沼气生物发酵装置1设置有用于连接沼气专用管线的出气口9,并安装有温度自动控制装置10。通过在沼气生物发酵装置1安装有温度自动控制装置10,当外界温度较低时,可以对发酵罐进行补温,温度合适时,控制装置自动停止补温,这样就使得该系统工作不受外界温度影响,能满足一年四季都可生产沼气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承德昊远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承德昊远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418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