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连接布局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140308.2 | 申请日: | 2011-05-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32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 发明(设计)人: | C-C.苏;R.S.拉茨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宋宝库 |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连接 布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电池组电池。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包括多个电池组电池的电池模块。
背景技术
电池组电池已被提出用作电动车辆和各种其他应用的清洁、高效且有利于环境的动力源。一种电池组电池已知为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是可再充电的,并可形成为各种形状和尺寸,以便有效地填充电动车辆中的可用空间。在电池组电池模块中可设置多个单独的锂离子电池组电池,以提供足以操作电动车辆的功率量。
图1图解了传统的电池模块1的示例,其包括布置成堆叠构造并与电气装置(例如电池断开单元(BDU)4)电连通的多块电池组电池2。电池组电池2中的每个电池组电池均包括阴极端子6和阳极端子7。如图所示,端子6、7在电池组电池2中的每个电池组电池的相对端上定心。为了将电池组电池连接成串联的电气构造,电池组电池相对于彼此在翻转取向上与电池组电池2中相邻的一个电池组电池堆叠,其中一个电池组电池2的阴极端子6与相邻一个电池组电池2的阳极端子7对准并焊接到一起,以建立电连接。设置在所述堆的每个端部处的一个电池组电池2经由汇流线8与BDU4电连通。由于所述堆的一端与BDU4间隔得比另一端远,所以汇流线8中的至少一根必须相对较长。汇流线8在充电/放电期间始终产生热量,并且通常与冷却源间隔开。
需要研制一种包括布置成堆叠构造的多块电池组电池的电池模块,其中堆叠的电池组电池的布局使用于将电池组电池连接至电气装置的汇流线的长度最小化。
发明内容
与本发明一致并且根据本发明,已令人惊讶地发现一种包括布置成堆叠构造的多块电池组电池的电池模块,其中堆叠的电池组电池的布局使用于将电池组电池连接至辅助电气装置的汇流线的长度最小化。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模块包括布置成堆叠构造的多块电池组电池,电池组电池中的每块电池组电池均包括设置在电池组电池的第一端上的第一端子和设置在电池组电池的第二端上的第二端子,其中电池组电池中的至少一块电池组电池的第一端子与电池组电池中的另一不相邻的电池组电池的第二端子直接电连通。
在另一实施例中,电池模块包括布置成堆叠构造的多块电池组电池,电池组电池中的每块电池组电池均包括设置在电池组电池的第一端上的正端子和设置在电池组电池的第二端上的负端子,其中电池组电池中的至少一块电池组电池的正端子和负端子倾斜地设置在电池组电池中的所述至少一块电池组电池的相对端上。
在又一实施例中,电池组件包括:多块电池组电池,其布置成堆叠构造,电池组电池中的每块电池组电池均包括设置在电池组电池的第一端上的正端子和设置在电池组电池的第二端上的负端子;以及电池断开单元,其与电池组电池中的一对相邻的电池组电池电连通。
方案1. 一种电池模块,该电池模块包括布置成堆叠构造的多块电池组电池,所述电池组电池中的每块电池组电池均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池组电池的第一端上的第一端子和设置在所述电池组电池的第二端上的第二端子,其中所述电池组电池中的至少一块电池组电池的第一端子与所述电池组电池中的另一不相邻的电池组电池的第二端子直接电连通。
方案2. 根据方案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所述电池组电池中的至少一块电池组电池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倾斜地设置在所述电池组电池中的所述至少一块电池组电池上。
方案3. 根据方案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所述电池组电池中的至少一块电池组电池的第一端子直接耦联至所述电池组电池中的另一不相邻的电池组电池的第二端子。
方案4. 根据方案1所述的电池模块,还包括与所述电池组电池中的至少一块电池组电池电连通的电池断开单元。
方案5. 根据方案1所述的电池模块,还包括通过汇流线与所述电池组电池中的至少一块电池组电池电连通的电池断开单元。
方案6. 根据方案1所述的电池模块,还包括与所述电池组电池中的一对相邻的电池组电池电连通的电池断开单元。
方案7. 根据方案6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所述电池组电池中的所述一对相邻的电池组电池中的一块电池组电池设置在所述电池组电池的堆叠构造的端部上。
方案8. 根据方案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所述电池组电池中的每块电池组电池以串联方式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403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