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树脂组合物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140110.4 | 申请日: | 2011-05-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03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 发明(设计)人: | 渡边坚二;新健二;茶谷久美子;荒川源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帝人纤维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8L23/00 | 分类号: | C08L23/00;C08L23/12;C08L23/16;C08L67/02;C08L23/08;C08L51/06;C08J5/06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蔡晓菡;高旭轶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树脂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纤维成分和树脂成分的树脂组合物。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改善聚烯烃树脂的抗拉强度、刚性等机械强度的方法,提出了很多混合了填料、纤维的成型材料。
近年来,部件轻量化的要求强烈。作为其对策的一种,提出了配合各种纤维,使聚烯烃树脂的抗拉强度、刚性、表面硬度等的机械强度提高的方案。公知在纤维增强树脂的性能表现方面,纤维与树脂的密合性起到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含有聚烯烃、改性聚烯烃和强化纤维的树脂组合物,还记载了为了提高树脂组合物的机械强度,改良纤维和树脂的密合性是重要的。
另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含有基质聚合物、改性聚合物和有机高分子纤维的树脂组合物。在专利文献2中,作为改良纤维与树脂的密合性的方法,记载了向树脂中添加改性剂和在纤维表面引入反应性官能团的方法。
另外,专利文献3公开了含有在聚萘二甲酸亚烷基酯纤维的表面附着了集束剂的纤维和用不饱和羧酸等改性了的聚烯烃树脂的树脂组合物。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3-12114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92861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09/093748号小册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树脂组合物,其含有纤维和聚烯烃树脂,可得到轻量且耐冲击性优异的成型体。
即,本发明提供树脂组合物和其成型体,该树脂组合物含有纤维成分和树脂成分,其中,上述纤维成分是
(A)在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和/或聚萘二甲酸亚烷基酯的纤维(Af成分)100重量份的表面,附着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0℃以上且小于70℃的集束剂(Ac成分)0.1~10重量份而成的表面处理纤维(A成分),
上述树脂成分含有:
(B)含有缩水甘油基的乙烯系共聚物(B成分)、
(C)用不饱和羧酸和/或不饱和羧酸衍生物改性了的改性聚烯烃树脂(C成分)和
(D)除C成分和B成分以外的、熔体流动速率为40~200g/10分钟的聚烯烃树脂(D成分),
D成分的含量相对于A成分100重量份为30~850重量份,B成分和C成分的合计含量相对于A成分100重量份为5~630重量份。
具体实施方式
<纤维成分>
在本发明中,纤维成分是在纤维(Af成分)的表面附着了集束剂(Ac成分)的表面处理纤维(A成分)。
(纤维:Af成分)
纤维(Af成分)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和/或聚萘二甲酸亚烷基酯。优选纤维(Af成分)包含聚萘二甲酸亚烷基酯。
(聚萘二甲酸亚烷基酯)
聚萘二甲酸亚烷基酯是亚烷基二醇与萘二甲酸的缩聚产物,优选是用下式(1)或(2)表示的萘二甲酸亚烷基酯单元占全部重复单元的量的80摩尔%以上的聚酯。萘二甲酸亚烷基酯单元的含量优选为全部重复单元量的90摩尔%以上,更优选为95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6~100摩尔%。式(1)或式(2)中的n为2~4的整数。
作为形成萘二甲酸亚烷基酯的主链的亚烷基(-CnH2n-),优选碳原子数为2~4的亚烷基。亚烷基可以列举亚乙基,1,3-亚丙基,1,4-亚丁基。聚萘二甲酸亚烷基酯优选为聚萘二甲酸乙二酯,更优选聚2,6-萘二甲酸乙二酯。
(聚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
聚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是亚烷基二醇与对苯二甲酸的缩聚物,优选是用下式(3)表示的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单元占全部重复单元的量的80摩尔%以上的聚酯。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单元的含量优选为全部重复单元量的90摩尔%以上,更优选为95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6~100摩尔%。式(3)中的n为2~4的整数。
作为形成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的主链的亚烷基(-CnH2n-),优选碳原子数为2~4的亚烷基。亚烷基可以列举亚乙基,1,3-亚丙基,1,4-亚丁基。聚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帝人纤维株式会社,未经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帝人纤维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401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纳米富硒葡萄及其栽培方法
- 下一篇:低开关损耗的桥式电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