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斜视聚束合成孔径雷达的成像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139181.2 | 申请日: | 2011-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35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 发明(设计)人: | 周智敏;黄晓涛;安道祥;黎向阳;李悦丽;王广学;李欣;王增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S13/90 | 分类号: | G01S13/90;G01S7/41 |
| 代理公司: | 国防科技大学专利服务中心 43202 | 代理人: | 王文惠 |
| 地址: | 41007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斜视 合成孔径雷达 成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合成孔径雷达)成像领域,涉及一种适用于斜视聚束SAR成像处理的成像方法。
背景技术
聚束SAR技术是SAR领域内的研究热点之一。在聚束SAR中,通过控制合成孔径时间内的天线波束指向,使天线波束长时间照射成像区域,获得比条带SAR更大的多普勒带宽,从而实现方位向的高分辨率。此外,在聚束SAR中,成像场景内不同方位位置目标具有不同的方位谱中心频率,这进一步增加了聚束SAR回波信号总的方位带宽。为避免回波信号发生方位谱混叠现象,SAR系统的PRF(Pulse Repeat Frequency,脉冲重复频率)通常需是回波信号总的方位带宽的1.5~2倍。依照这一原则,在某些高分辨率/超高分辨率聚束SAR系统中,PRF需达几千赫兹甚至上万赫兹。过高的PRF不但增加了系统的硬件设计难度,还将导致回波数据量剧增,进而增加回波数据存储、传输和处理等负担。此外,在星载聚束SAR中,PRF不能设计得太高,否则会发生距离模糊现象。因此,在实际高分辨率聚束SAR系统中,通常采用PRF小于回波信号总的方位带宽的设计方法。由于PRF不满足Nyquist采样定理,将导致回波信号发生方位谱混叠现象。回波信号的方位谱混叠现象使聚束SAR的成像处理变得更加复杂,将导致传统SAR频域成像方法不再适用,需研究更加有效的成像方法。
目前,适用于具有方位谱混叠现象聚束SAR的成像方法主要两种:
一是子孔径成像法。有关这种方法的详细推导,可参见J.Mittermayer,A.Moreira,and O.Loffeld.Spotlight SAR data processing using the frequency scaling algorithm.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vol.37,no.5,pp.2198-2214,1999。子孔径成像法的缺点为:在回波信号的方位压缩处理中,存在复杂的频谱拼接处理,这将易导致SAR图像出现幅度失真和相位失真,降低图像质量。此外,频谱拼接的次数将随着PRF的降低而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算法的成像效率。
二是两步式成像法。有关这种方法的详细推导,可参见R.Lanari,M.Tesauro,E.Sansosti,et al.Spotlight SAR data focusing based on a two-step processing approach.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vol.39,no.9,pp.1993-2004,2001。两步式成像法的优点是成像过程中不存在频谱拼接处理,较好地保持了系统传输函数的空变特性,具有很高的成像精度。其缺点为:两步式成像法是基于正侧视聚束SAR成像模型推导的,不适用于斜视聚束SAR的成像处理。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斜视聚束SAR的成像方法,提高斜视聚束SAR的图像质量。
技术方案:首先,基于原始斜视聚束SAR回波信号,采用非线性平移法进行多普勒中心校正预处理,消除斜视角对方位粗聚焦的影响,得到预处理回波信号。然后,依照斜视聚束SAR回波信号模型,构造方位粗聚焦参考信号,并对预处理回波信号进行方位粗聚焦处理,得到方位粗聚焦后的回波信号。最后,对方位粗聚焦后的回波信号进行精聚焦处理,得到SAR图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处理步骤:
第一步,预处理。
本步骤对输入的斜视聚束SAR回波信号进行多普勒中心校正预处理,目的是通过校正斜视聚束SAR回波信号中的多普勒中心方位折叠现象,消除斜视角对后续方位粗聚焦处理的影响。
具体实现步骤为:
步骤1):设发射信号为线性调频信号,则接收到的斜视聚束SAR回波信号ss(τ,ta)可表示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391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转角测量装置
- 下一篇:一种易掉屑短纤维的三轴系复合纺纱装置及纺纱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