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轴向力平衡装置的泵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39012.9 | 申请日: | 201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21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孙国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三联泵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66 | 分类号: | F04D29/66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许皓 |
地址: | 2382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轴向 平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轴向力平衡装置的泵。
背景技术:
在当今社会的诸多行业中,泵的应用非常广泛,其运行的稳定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而轴向力的大小则是影响泵运行过程中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泵的轴向力问题很早就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注意,工程技术人员一直在致力于该问题的研究。
早在1915年,Dautherty在《Centrifugal Pump》一书中讨论了离心泵轴向力产生的原因,Stepanoff在1985年出版的专著中,更加系统地介绍了单级和多级离心泵轴向力产生的原因:
1.水泵叶轮的前后盖板受液体压力作用的面积大小不相等,前后泵腔中液体压强的分布也不尽相同,因此,作用在前盖板上的液体压力以及作用在吸入口的压力在轴向上不能与作用在后盖板上的液体压力相平衡,从而造成一个轴向的力,这个力时轴向力的主要部分。
2. 液体从叶轮吸入口流入又叶轮出口从流出,其速度大小和方向均不相同,液体动量的轴向分量发生了变化,因此,根据动量定理,在轴向方向作用了一个冲力,成为动反力。这个作用在叶轮上的力也时轴向力的组成部分。
3. 对于立式泵,转子的重量也时轴向力的组成部分;对于卧式泵,这个轴向力的组成部分则不存在。
在泵的运行过程中,如果存在着过大的轴向力,将会使得泵无法正常工作,造成故障停车,影响安全生产。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研究一种新型的轴向力平衡装置,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多年以来,轴向力问题一直时泵研究领域重要的课题之一。许多科学工作者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提出了各种轴向力的平衡方法,从大量的文献资料可以看出,国内外研究人员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轴向力平衡装置。通过对其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这些平衡装置都是基于对背叶片、平衡盘和平衡鼓的改进设计。而且,针对某中类型的泵,这些装置也的确起到了良好的平衡作用。目前大多数泵任沿用传统法的轴向力平衡方法来平衡轴向力,这些方法在工农业生产中各个行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且为新型的轴向力平衡奠定了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轴向力平衡装置的泵,巧妙地利用了轴向间隙液流在旋转过程中所受的离心力所引起的压力差,该压力差起到了阻碍间隙泄漏的作用,而平衡腔又与大气相通,有效地平衡了轴向力。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带有轴向力平衡装置的泵,包括泵轴、泵体,泵轴穿过泵体,泵轴左端套装有叶轮,叶轮外壁、泵体的左端面固定有密封压盖,其特征在于:泵体的空腔内设有筒体,筒体右端与泵体内壁铸造成一体,叶轮末端深入到筒体内,筒体内壁套装有密封环,密封环与叶轮环壁之间设有径向间隙,所述的筒体底部固定有平衡盘,平衡盘左端面固定有石墨环,叶轮右端面与平衡盘正对位置固定有金属环,所述的平衡盘、石墨环、金属环与泵轴之间形成平衡腔;所述的石墨环与金属环之间设有轴向间隙,轴向间隙与所述的径向间隙、平衡腔相连通。
所述的带有轴向力平衡装置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叶轮设有曲线流道,曲线流道进水口位于叶轮左端面,出水口位于泵轴与泵体之间的空腔内。
所述的带有轴向力平衡装置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衡盘、石墨环、金属环套装在泵轴上进行轴向固定。
所述的带有轴向力平衡装置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衡腔为环形空腔。
本发明与其它平衡装置相比,新型轴向力平衡装置的优点在于:
1.巧妙地利用了轴向间隙液流与旋转过程中受到离心力所引起的压力差,该压力差起到了阻碍间隙泄漏量的作用。而平衡腔又与大气相通,所以该装置能有效地平衡轴向力。
2.平衡装置由于泄漏量的存在,势必会影响泵的容积效率,导致泵的效率下降。而新型轴向力平衡装置能有效地降低泵的泄漏量,从而提高泵的效率。
3.与未安装轴向力的平衡装置时相比,新型轴向力平衡装置可平衡掉大部分轴向力,其平衡轴向力的能力达到91%。而且,平衡轴向力的能力优于叶轮开平衡孔平衡轴向力的方法。
4.通过对该新型轴向平衡装置的理论验证,轴向力的大小与平衡装置径向间隙和轴向间隙以及石墨盘的各尺寸参数有关,如果设计合理,可以完全平衡掉轴向力,甚至可以实现水泵的负轴向力下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三联泵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三联泵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390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