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测体分析装置以及试剂信息写入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138141.6 | 申请日: | 2011-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15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 发明(设计)人: | 徳永一敏;若宫祐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1N35/02 | 分类号: | G01N35/02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许海兰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分析 装置 以及 试剂 信息 写入 方法 | ||
1.一种检测体分析装置,使用试剂容器内的试剂来进行检测体的分析,所述检测体分析装置包括:
试剂容器保持部,保持附加了信息记录介质的试剂容器;
驱动部,通过使所述试剂容器保持部移动,使所述试剂容器保持部中保持的所述试剂容器移动到第1位置、和与所述第1位置不同的第2位置;
试剂吸引部,吸引位于所述第1位置的所述试剂容器内的试剂;
信息通信部,对位于所述第2位置的所述试剂容器上附加的所述信息记录介质,写入与所述试剂容器内的试剂的量相关的试剂量信息;以及
控制部,至少控制所述驱动部以及所述信息通信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体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驱动部以及所述信息通信部,以便在通过所述试剂吸引部吸引了第1试剂容器内的试剂之后,通过所述试剂吸引部吸引接着所述第1试剂容器成为试剂吸引对象的第2试剂容器内的试剂之前,从所述第1位置向所述第2位置移动所述第1试剂容器以及向所述第1试剂容器的信息记录介质写入所述试剂量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体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通信部能够读取位于所述第2位置的试剂容器上附加的信息记录介质中记录的信息,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驱动部以及所述信息通信部,以便在通过所述试剂吸引部吸引了所述第1试剂容器内的试剂之后,通过所述试剂吸引部吸引所述第2试剂容器内的试剂之前,从所述第1位置向所述第2位置移动所述第1试剂容器、从所述第1试剂容器的信息记录介质读取信息、以及向所述第1试剂容器的信息记录介质写入所述试剂量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体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与使用所述第1试剂容器内的试剂的分析项目相同的分析项目中使用的试剂是接着所述第1试剂容器内的试剂成为吸引对象的情况下,将所述第1试剂容器决定为接着所述第1试剂容器成为试剂吸引对象的所述第2试剂容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体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试剂量信息包括使用了所述试剂容器内的试剂的可分析次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体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试剂量信息包括所述试剂容器内的试剂的残量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体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传感器,对所述试剂容器内的试剂的残量进行探测,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传感器的探测结果,判断在所述试剂容器内是否存在规定量的试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测体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试剂吸引部包括用于吸引试剂的试剂吸引吸液管,
所述传感器是通过对所述试剂容器内的液面与所述试剂吸引吸液管的接触电气地进行探测,来探测所述试剂容器内的试剂的液面位置的液面传感器,
所述信息通信部经由电波对所述信息记录介质写入所述试剂量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体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记录介质是电子标签,
所述信息通信部包括经由电波对所述电子标签写入所述试剂量信息的天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体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试剂容器保持部中保持的试剂容器具有盖部件,
所述检测体分析装置具备用于打开所述试剂容器保持部中保持的试剂容器的盖部件的盖部件打开机构,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驱动部以及所述信息通信部,以便在通过所述试剂吸引部吸引了第1试剂容器内的试剂之后,通过所述盖部件打开机构打开接着所述第1试剂容器成为试剂吸引对象的第2试剂容器的盖部件之前,从所述第1位置向所述第2位置移动所述第1试剂容器以及向所述第1试剂容器的信息记录介质写入所述试剂量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检测体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触部件,与所述试剂容器保持部中保持的试剂容器的盖部件接触,
通过伴随从所述第1位置向所述第2位置移动试剂容器而使所述接触部件接触到该试剂容器的盖部件,来关闭该试剂容器的盖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希森美康株式会社,未经希森美康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3814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规模化生产用氮气管道
- 下一篇:卡箍式止回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