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体排出头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38098.3 | 申请日: | 2011-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94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大桥亮治;今仲良行;増田和则;关岛大志郎;青木乔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41J2/05 | 分类号: | B41J2/05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欧阳帆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 出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排出诸如墨之类的液体的液体排出头。
背景技术
具有液体排出头的喷墨记录设备驱动在记录头的衬底中制作的发热元件,将热能施加到在记录头中设置的喷嘴内的墨以便引起起泡,并且通过起泡力将墨从记录头中排出,由此执行记录。
近年来,随着记录头的小型化和记录速度的增大,在记录元件衬底中设置的发热元件的数量或密度已经增大。另外,已经通过在记录期间也执行传统在非记录期间执行的记录元件衬底的温度检测来实现记录速度的进一步增大。然而,流到一个发热元件的电流脉冲瞬时达到高电流值。因此,在根据记录图案同时启动许多发热元件的情况下,例如,约一到几安培的脉冲电流瞬时流到用于驱动发热元件的电源线和GND(接地)线。
由于在记录期间这种脉冲的大电流流动,因此在从记录设备主体到记录头设置的记录元件衬底或电气布线衬底中的线中产生由感应耦合引起的噪声。由于该噪声而存在记录元件衬底上的逻辑电路部分可能误操作的担心。另外,不必要的电磁噪声辐射到记录设备外也是担心的原因。
作为抑制这种噪声的方法,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0-127400中所示出的,存在在记录元件衬底内布置易于受噪声影响的信号线的方法,其中该信号线的走线(routing)被抑制到最低限度。
如上所述,近年来,已经积极地增大了记录元件衬底的发热元件的密度。另外,还同时要求记录头的小型化和记录速度的增大。结果,必须在不使记录头变大的情况下在记录期间检测记录头的温度以便执行记录控制。因此,实现了记录元件衬底以及电气布线衬底的高密度的线,并且实现了电气布线衬底的小型化。
然而,虽然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0-127400中描述的方法中可以控制记录元件衬底内的噪声,但是难以控制电气布线衬底上的噪声。另外,在例如使用二极管的温度检测元件之类的温度传感器的情况下,即使要被检测的电压由于噪声电压而改变了仅仅几个毫伏,也影响温度检测结果。因此,在记录期间的记录元件衬底的温度检测结果可以被根据记录图案产生的电气布线衬底上的噪声电压极大地影响。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供如下的液体排出头,该液体排出头在抑制电气布线衬底的面积的扩大的同时减少噪声电压对温度检测元件的影响。
本发明的液体排出头包括:记录元件衬底,所述记录元件衬底具有能量产生元件、温度检测元件以及多个线连接焊盘,所述能量产生元件产生用来排出液体的能量,所述温度检测元件响应于所述能量产生元件的温度变化而改变输出电压,所述多个线连接焊盘与所述能量产生元件和所述温度检测元件电连接;多个外部连接焊盘,所述多个外部连接焊盘与所述液体排出头的外部电连接;以及电气布线衬底,所述电气布线衬底具有电源线、接地线以及电极,所述电源线用于将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第一外部连接焊盘与所述能量产生元件连接,所述接地线用于将与外部接地端子连接的第二外部连接焊盘与所述能量产生元件连接,所述电极用于将与外部电路连接的第三外部连接焊盘与所述温度检测元件连接。这里,在所述电气布线衬底中形成的所述电极被布置在所述电源线和所述接地线之间。
根据本发明,可以减少由温度检测元件检测的噪声电压,并且可以抑制液体排出头变大。
从以下参考附图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更多的特征将变得清晰。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与本发明有关的液体排出头的一个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电气布线衬底、印刷布线衬底和记录元件衬底的布局图。
图3是记录元件衬底的一端的布局图。
图4是记录头的主要部分的示意性配置图。
图5是比较示例的电气布线衬底、印刷布线衬底和记录元件衬底的布局图。
图6是示出温度传感器中产生的噪声电压和记录头的驱动频率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7是电气布线衬底、印刷布线衬底和记录元件衬底的另一布局图。
图8是电气布线衬底、印刷布线衬底和记录元件衬底的又一布局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根据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另外,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被赋予具有相同功能的组件,并且可以省略其描述。
图1是示出与本发明有关的液体排出头的一个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另外,将在图4中描述未在图1中示出的布置在记录元件衬底100上的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380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