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型机床动态特性缩比式模型研究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37501.0 | 申请日: | 201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43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袁松梅;詹中飞;吕茂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32 | 代理人: | 王顺荣;唐爱华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机床 动态 特性 模型 研究 | ||
1.一种大型机床动态特性缩比式模型研究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原机床的设计图纸按1∶10的比例缩小,再根据缩小后的图纸零件尺寸在CAD软件上对原机床设计进行三维建模、装配,得到小比例的三维装配模型;
步骤二:将步骤一所得的三维装配模型导入工程分析软件ANSYS,进行机床的动态特性的分析;分析的项目有:静应力、应变分析,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
步骤三:按照步骤一所得的缩小后的图纸零件尺寸,进行实物加工,制造一台大小为原设计机床十分之一的小型物理样机;
步骤四:对步骤三所得的物理样机进行动态性能试验,分析物理样机的固有频率、谐响应特性,获得样机的传递函数;
步骤五:比较步骤二、四的分析结果,得出机床的动态特性;
步骤六:最后根据所得的动态特性,再进行优化设计,使得机床具有较好的动态特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机床动态特性缩比式模型研究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的静应力、应变分析、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其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1)将步骤二中的三维模型转成工程分析软件能识别的格式,导入分析软件Parasolid;
2)按实际情况定义工程分析所需的各种参数——材料的弹性模量、密度、泊松比以及单元格类型;
3)根据精度要求选择单元格的大小,进行网格划分;
4)选择所需要的分析类型——静应力、应变分析、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分析软件Parasolid开始进行分析;
5)查看后处理器,显示所求的图形及解读图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3750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