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磨、耐腐蚀、抗冲击双金属复合弯管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110134399.9 | 申请日: | 2011-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46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周照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照耀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4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磨 腐蚀 冲击 双金属 复合 弯管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矿山、冶金、电力、石油、煤炭等行业输送管的制造工艺,特别是耐磨、耐腐蚀、抗冲击双金属复合弯管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建筑、矿山、冶金、电力、石油、煤炭等行业中,物料的输送是通过管道压力输送,输送管受到较大的压力和严重的磨损,单一材料制成的输送管难以同时满足耐磨、耐腐蚀、抗冲击、可焊性的综合要求。目前铸造方法制备双金属复合耐磨管由于成形工艺的限制,存在多方面的不足。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号为200510096240.7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双金属复合耐磨管的制造工艺,用普通钢管作外套管,外套管内装入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成的消失模,并安装上浇注系统,把外套管、消失模和浇注系统经过多道次的浸涂料和挂砂处理,在外壁形成壳体,然后放入高温焙烧炉进行焙烧,实现壳体烧结、泡沫塑料气化和钢管预热,出炉后浇注耐磨合金材料,即制成外层为普通钢,内衬为耐磨合金材料的复合耐磨管。然而消失模铸造复合工艺由于在冷型中合金液的流动性影响,不能制备超长管道,一般长度不能超过1.5米;其次,要实现耐磨合金层与钢管表面之间的整体冶金结合,必须保证合金层厚度在50mm以上,以提供足够的结晶潜热,因此无法生产薄壁管道,双金属复合管重量较大,消耗的原材料较多。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号为200510096241.1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双液离心浇注制造双金属复合耐磨管的方法,在离心机模管内喷涂石墨涂料,火焰烘干涂料,封装离心机模管后,把熔炼好的普通钢熔液浇注入高速旋转的离心机模管,制作成普通钢外套管,待外套管凝固后,浇注熔炼好的耐磨合金熔液,制作成内衬管,在高温的作用下,使外套管和内衬管实现整体冶金结合,冷却后拔管清理,即成为外层为普通钢管,内衬为耐磨合金的双金属复合耐磨管。离心铸造工艺方法只能生产双金属复合直管,不能制造双金属复合弯管,而且两层金属无法实现冶金结合,甚至存在一定大小的缝隙,内衬层易脱落,在高压应力条件下使用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问题。制造双金属复合管还有两层钢套内部灌注耐磨合金铸造方法,两层钢套内部灌注耐磨合金铸造工艺存在内、外两层钢套吸热,使灌注的合金液凝固潜热不足,耐磨合金与内、外两层钢套间处于无结合状态;其次,耐磨合金层存在原生缺陷,又无法在现场检测发现,在使用过程中造成提前磨穿泄漏,恶化工作环境及缩短维修更换周期;而且存在两层不耐磨的普通钢套,壁厚和重量较大,增加用户的设备成本和备件费用。总之,铸造方法制备双金属复合耐磨管还容易出现铸造工艺的常见缺陷,如疏松、缩孔、气孔,难以保证双金属复合弯管的尺寸精度及质量;通过加入稀有元素提高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因而消耗较多的稀有元素,生产成本较高;铸造都是单件生产,生产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耐磨、耐腐蚀、抗冲击双金属复合弯管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可以生产不同直径、不同弯曲角度的双金属复合耐磨弯管。
本发明一种耐磨、耐腐蚀、抗冲击双金属复合弯管的制造方法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包括如下步骤和工艺条件:
1、带锯床下料,内层管采用合金钢管材,外层管采用低碳钢管材;
2、车削内外管材,加工到过盈配合尺寸;
3、外管加热到400~500摄氏度,将内管压入外管中,外管冷却后,外管与内管形成过盈配合的双金属复合直管;
4、将双金属复合直管套到芯模上,通过中频感应加热双金属复合直管,再推挤双金属复合直管的一端,使双金属复合直管通过尺寸由小变大的锥形芯模进行扩径,再经过弯曲芯模进行弯曲,形成双金属复合弯管;
5、制作端口耐磨套;
6、铣削弯管两端保证角度;
7、车削加工弯管两端法兰;
8、工装定位焊接弯管两端法兰;
9、弯管整体淬火;
10、表面抛丸处理;
11、工装定位铣镗加工弯管两端法兰全部至图示要求;
12、表面油漆;
13、入库装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照耀,未经周照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343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合式弧形底蜜蜂巢箱
- 下一篇:偏振变换元件、偏振变换单元以及投影型图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