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电平可调的高压脉冲转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34325.5 | 申请日: | 2011-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477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贵;吴淞波;李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3K19/0185 | 分类号: | H03K19/0185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杨虹 |
地址: | 100076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平 可调 高压 脉冲 转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电平可调的高压(大于80V)脉冲转换器,属于CCD成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子快门对CCD成像系统的动态范围有重要作用,它可以通过控制信号来实现积分时间的无级控制,调节CCD的像面照度,从而使相机工作在合适的状态。但一般由于其信号的高电平较高而较难实现。目前,现有的电子快门信号的实现方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方法是通过可耐高压的集成电路器件进行信号放大来实现,这种方法对集成器件的耐压性能要求较高,实现起来很受限制,尤其是对航天领域来说。此外,采用这种方法实现的电路由于输出摆幅到供电电源有一定压差,会增加额外功耗,故其功耗一般较大。
第二种方法如图1所示,是通过驱动器件加交流耦合来实现,输入信号通过驱动器输出为幅度较高的驱动信号,然后通过交流耦合电容C和箝位电路将信号抬高,形成所需驱动信号。这种方法对驱动器件的要求也很高,当信号电压幅度较大时,就很难找到合适的驱动器件,而且这种方法的功耗相对也较大。此外,这种方法在调节低电平时需要同时调节箝位电平和驱动器供电电源,较为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功耗小的便于低电平调节的高压脉冲转换电路。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低电平可调的高压脉冲转换器,包括TTL电平输入级和输出驱动级,在TTL电平输入级和输出驱动级之间还级联有电平转换级,TTL电平输入级将输入的TTL电平脉冲转换为反相的负脉冲送入电平转换级,电平转换级将反相的负脉冲交流耦合后再产生高电压脉冲,送入输出驱动级,输出驱动级将高电压脉冲转换为带驱动能力的高电压脉冲信号输出,其中电平转换级由电容C1、结型场效应管J1、电阻R6、电阻R7、二极管D3和电阻R5组成,TTL电平输入级送入的反相负脉冲经电容C1连接到结型场效应管J1的栅极上,结型场效应管J1的漏极经电阻R6连接到供电电源VCC上、源极经电阻R7连接到参考电位GND上,电阻R5跨接在结型场效应管J1的栅极和源极上,二极管D3的阳极与结型场效应管J1的栅极相连、阴极与结型场效应管J1的源极相连。
所述的TTL电平输入级由电阻R1、三极管Q1、电阻R4、二极管D2、二极管D1、电阻R2和电阻R3组成,信号输入端INPUT2经电阻R1与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2的阳极相连,二极管D2的阴极与参考电位GND相连,二极管D1的阳极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相连、阴极与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电阻R2和电阻R3串联在供电电源VCC和参考电位GND之间,三极管Q1的集电极经电阻R4与电阻R2和电阻R3连接点相连,三极管Q1的集电极输出反相负脉冲。
所述的输出驱动级由三极管Q2、电阻R9、电阻R8、电容CL和二极管D4组成,电平转换级(2)送入的脉冲信号从三极管Q2的基极进入,三极管Q2的集电极经电阻R8与供电电源VCC相连、发射极经电阻R9和电容CL并联后连接到参考电位GND上,三极管Q2的发射极输出带驱动能力的高电压脉冲信号。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采用电平转换级将TTL级的电平脉冲信号转换为高压的脉冲信号,通过交流耦合方式把低压控制信号叠加到场效应管栅源极之间,达到控制场效应管开断的目的,实现高电平和低电平之间的状态切换,且低电平采用电阻分压的简单方法来实现,电路原理简单、使用器件少;
(2)本发明电路原理简单,关键器件受限小,电路易于实现,低电平易于调节,且输出电平的幅度可以很高、电路的功耗相对较小;
(3)本发明可以满足了绝大多数CCD电子快门的电平需求,也可以用于其它需要高压脉冲信号的应用方面,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驱动器加交流耦合方案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最终产生的脉冲信号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输入的脉冲信号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输入级产生的输出信号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结型场效应管J1栅极、源极之间的电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未经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343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户身份的验证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电缆压钳托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