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聚氰胺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32592.9 | 申请日: | 201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79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王继华;唐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万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58 | 分类号: | G01N33/558;G01N33/577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万志香;曾旻辉 |
地址: | 51066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聚 免疫 层析 检测 试纸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学检验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三聚氰胺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
背景技术
三聚氰胺(英文名Melamine),简称三胺,又叫2,4,6-三氨基-1,3,5-三嗪、1,3,5-三嗪-2,4,6-三胺、2,4,6-三氨基脲、蜜胺、三聚氰酰胺、氰脲三酰胺,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是重要的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在食品工业中,需要测定食品的蛋白质含量,而直接测量蛋白质技术上比较复杂,所以通常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即通过测定食品中氮的含量来间接推算蛋白质的含量。由于三聚氰胺与蛋白质相比含有更多的氮原子,所以添加在食品中的三聚氰胺可以造成食品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假象,因而被不法商贩所利用。三聚氰胺被摄入人体后,通过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并最终进入肾脏,形成肾结石,尤其对于哺乳期的婴儿,更容易造成结石。
三聚氰胺的检测目前主要采用仪器检测的方法。主要方法有:GC-MS法、Spectra-Quad在线检测、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质谱联用、固相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等。这些仪器方法价格昂贵,且方法操作复杂,需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才能操作,而且存在着适用范围窄、设备昂贵、成本高等问题。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技术,基于免疫层析原理,操作简便快捷,结果清晰,无需复杂的实验技能和设备,特别适用于现场检测。但是胶体金技术只能实现定性检测,且胶体金的制备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灵敏性高的三聚氰胺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三聚氰胺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所述试纸条由样品垫、玻璃纤维膜标记垫、硝酸纤维素包被膜、吸水纸顺次搭接粘贴在底板上构成,所述玻璃纤维膜标记垫上涂覆有彩色胶乳颗粒标记的三聚氰胺抗体,硝酸纤维素包被膜包括检测区和控制区,所述检测区包被偶联有载体蛋白的三聚氰胺全抗原,所述控制区包被抗鼠抗体IgG。
所述彩色乳胶颗粒为粒径100~500nm的聚苯乙烯颗粒,所述聚苯乙烯颗粒的表面修饰有-COOH、-NH2或-SH基团。
所述三聚氰胺抗体为三聚氰胺单克隆抗体或三聚氰胺多克隆抗体。
所述载体蛋白为牛血清白蛋白、卵血清白蛋白或人血清白蛋白。优选地,所述载体蛋白为卵清蛋白OVA。
优选地,所述三聚氰胺抗体与彩色胶乳颗粒的比例为75~150μg/100μg,所述彩色胶乳颗粒标记的三聚氰胺多克隆抗体涂敷在玻璃纤维膜上的稀释参数为25cm2/ml~35cm2/ml。
优选地,所述偶联有载体蛋白的三聚氰胺全抗原的浓度为5~20mg/ml,在所述检测区的用量为15-20μl/35cm;所述抗鼠抗体IgG的浓度为18~30μg/ml,在所述控制区的用量为25μl/35cm。
三聚氰胺为小分子化合物,抗原性弱,不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必须把其连接到大分子物质(如载体蛋白质)上,才能形成较为理想的免疫原。常用的蛋白质偶联方法主要有碳二亚胺(EDC)法、混合酸酐法(MA)、戊二醛法、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法、琥珀酸酐法和重氮法等。本发明的三聚氰胺免疫层析检测试剂条是建立在免疫层析的竞争抑制性原理上,利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将三聚氰胺连接到大分子载体蛋白上合成三聚氰胺人工全抗原;采用载体蛋白偶联的三聚氰胺全抗原制备高灵敏度的三聚氰胺抗体;利用彩色胶乳标记技术标记三聚氰胺抗体,载体蛋白偶联的三聚氰胺人工全抗原组成层析装置,对样本中的三聚氰胺小分子进行定性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万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万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325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飞行器稳定装置表面后缘
- 下一篇:物联网应用实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