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抽取式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31858.8 | 申请日: | 201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892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李金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8 | 分类号: | G06F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臧建明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抽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抽取式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把手的抽取式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目前计算机处理系统处理的数据量大幅提升,故容纳大量数据的抽取式装置(例如为抽取式硬盘)成为使用者的储存媒体,选用抽取式硬盘除了数据存储容量大小为考虑因素之一外,该抽取式硬盘于储存服务器或计算机主机的组装的方便性及使用时的安全设计等硬件的设计考虑亦为使用者所重视,故许多抽取式硬盘的制造商皆期望提供一种具有组装容易且可安全使用的抽取式硬盘盒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抽取式装置,其具有防止把手松脱的结构。
本发明提出一种抽取式装置,适用于一服务器。抽取式装置包括一壳体、一把手、一枢转件与一扭转弹簧。把手配置在壳体上,且枢转件连接壳体与把手。扭转弹簧连接把手与枢转件以驱动把手相对于壳体转动,其中扭转弹簧位于壳体上,并与枢转件同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把手具有彼此相对的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及位于第一端的一容置槽。枢转件位于容置槽中,以使把手以第一端轴而转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枢转件包括一螺栓与一螺帽。螺栓穿设在壳体的底部且突出于容置槽中,而扭转弹簧套设在螺栓上。螺帽锁附至螺栓且位于容置槽中。螺栓与螺帽将把手可旋转地固定在壳体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抽取式装置还包括一卡扣件,配置在壳体上。卡扣件卡扣于把手的第二端,以阻挡把手转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把手与枢转件各具有一纵向沟槽。扭转弹簧的相对两端分别嵌设于这些纵向沟槽中。
基于上述,本发明利用扭转弹簧位于壳体上,且与枢转件同轴。藉此配置,当把手相对于壳体转动时,扭转弹簧与把手以同一轴线转动,扭转弹簧不使把手被拉高而摩擦枢转件。因此,可避免枢转件产生松脱现象进而导致把手脱落。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抽取式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爆炸图。
图3为图1的壳体沿I-I’剖面线的剖视图。
图4为图1的把手于打开状态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100:抽取式装置
110:壳体
120:把手
122:第一端
122a:第一纵向沟槽
124:第二端
126:容置槽
130:枢转件
132:螺栓
132a:外螺纹
132b:第二纵向沟槽
134:螺帽
134a:内螺纹
140:扭转弹簧
142:第一嵌入部
144:第二嵌入部
150:卡扣件
152:操作部
A:轴线
R1:旋转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的抽取式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爆炸图。图3为图1的壳体沿I-I’剖面线的剖视图。请参考图1、图2与图3。在本实施例中,抽取式装置100适用于一服务器(未示出)。抽取式装置100包括一壳体110、一把手120、一枢转件130、一扭转弹簧140。把手120配置在壳体110上,且枢转件130连接壳体110与把手120。此外,壳体110上配置一电子装置(未示出),例如为一可抽取式硬盘,使用者可利用把手120将电子装置由服务器中抽出而进行维修或置换。扭转弹簧140连接把手120与枢转件130,以驱动把手120相对于壳体110转动,其中扭转弹簧140位于壳体110上,并与枢转件130同轴。
承上述,把手120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端122与一第二端124,及位于第一端122的一容置槽126。枢转件130位于容置槽126中并连接壳体110与第一端122。详细地说,当把手120相对于壳体110沿旋转方向R1转动时,扭转弹簧140与把手120的第一端122以同一轴线A而转动,扭转弹簧140不使第一端122拉高而摩擦枢转件130。换句话说,扭转弹簧140对把手120所产生的力矩仅驱动把手120沿轴线A转动,而不对把手120产生其他方向的力矩。据此,枢转件130可避免因把手120朝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而松动,造成把手120有从壳体110脱落的疑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318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