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PWM芯片的自激式变换器输入过压保护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31496.2 | 申请日: | 2011-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08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戴卫力;胡钢;唐伟;费峻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主分类号: | H02H7/10 | 分类号: | H02H7/10;H02H3/20;H02H3/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302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pwm 芯片 变换器 输入 保护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On-bright公司PWM控制芯片的自激式变换器输入过压保护电路,属电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脉冲宽度调制(PWM,即Pulse Width Modulation)简称脉宽调制,是利用微处理器的数字输出来对模拟电路进行控制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技术,广泛应用在从测量、通信到功率控制与变换的许多领域中。PWM控制芯片是专门用于AC/DC开关变换器的控制芯片,如图1所示,以On-bright公司推出的PWM控制芯片为例,其特点是低的离线功耗、效率高,具有芯片的供电电压欠压锁定和过压保护、过温保护以及过载保护等功能。然而,该类型的PWM控制芯片被应用到反激或正激等具有自激式的馈电绕组供电的变换器或电源中时,不能直接将变换器的输入电压检测后直接引到芯片的VDD端,构成电压保护电路,必须另外设计变换器输入电压的保护电路,目前的变换器输入电压的保护电路都较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旨在提供一种简洁的变换器输入电压的保护电路,使PWM控制芯片被应用到自激式正激或反激变换器时,能提供有效地变换器输入电压保护,并具备自动保护解除功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PWM芯片的自激式变换器输入过压保护电路,包括PWM芯片、自馈供电绕组、与交流电压输入端连接的滤波器、与滤波器连接的整流桥,其特征是,还包括
一端连接在所述滤波器与所述整流桥之间的辅助控制电源电路,
与所述辅助控制电源电路另一端、所述整流桥输出端分别连接的比较保护电路,
与所述比较保护电路连接的与门电路,所述与门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PWM芯片连接。
所述辅助控制电源电路包括辅助控制变压器和可调三端集成稳压器。
所述辅助控制变压器的原边绕组跨接所述滤波器之后的输出母线上,所述辅助控制变压器的副边绕组通过一整流二极管与所述可调三端集成稳压器相连。
所述整流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辅助控制变压器的副边绕组连接,阴极与所述可调三端集成稳压器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可调三端集成稳压器包含输入端、调节端和输出端,所述调节端通过一电阻与地连接,所述输出端通过另一电阻与所述调节端连接。
所述可调三端集成稳压器的输出端输出为辅助电源电压。
所述比较保护电路包含比较器,所述整流桥输出的直流母线电压经一组分压电阻分压后连接到所述比较器的同相端,所述可调三端集成稳压器的输出端输出的辅助电源电压经另一组分压电阻分压后连接至所述比较器的反相端。
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与门电路连接。
所述与门电路包含2个共阴极连接的二极管,其中,一个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另一个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自馈供电绕组连接。
所述二极管的共阴极端与所述PWM控制芯片的电压引脚连接。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基于PWM芯片设计了一套简单可行的针对变换器(电源)输入电压的过压保护电路,该电路利用辅助变压器和可调节集成稳压器构建了辅助控制电压源,并结合宽范围电源电压输入比较器和“与门”电路,利用PWM控制芯片VDD的过压保护功能,通过合理调节辅助馈电电压和比较器的电压参考,确立过、欠压的保护调节点,从而达到保护变换器(电源)输入过压的目的。该电路简单可靠,功耗小,有效地利用控制芯片自身功能实现了对变换器(电源)提供可靠的输入过压保护,满足了某些应用场合下的需求,提高了变换器(电源)的可靠性,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同时,当输入电压重新低于输入电压保护点时,过压保护就自动解除,不影响变换器(电源)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PWM控制芯片应用到反激变换器的一个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电路示意图;
图3是图2的辅助控制电源电路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4是图2的比较保护电路和“与门”电路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中,
1、辅助控制电源电路;
2、比较保护电路;
3、与门电路;
AC、交流电压输入端;
DC、直流电压输出端;
T、辅助控制变压器;
N1、辅助控制变压器的原边绕组;
N2、辅助控制变压器的副边绕组;
D1、整流二极管;
C1、电容;
R1、电阻;
R2、电阻;
C2、电容;
U1、PWM芯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未经河海大学常州校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314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定型机去集油节能装置
- 下一篇:圆头锁眼机的针杆摆动传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