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调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29761.3 | 申请日: | 201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45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夏海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12B5/00 | 分类号: | G12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 |
地址: | 412002***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心装置。
背景技术
一些机械封闭型试验器中,通常包含有两个封闭回路,如果要在其中某一回路进行试验,则需要将扭矩加载器移动到该封闭回路中来。然而,更换封闭回路时,加载器需要随之移动位置,每次移动换位,都需要重新调节加载器两输出法兰盘与其两端相邻固定部件之间的同轴度。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调心装置示意图。参见图1,加载器a′扭矩由两端法兰盘输出,两法兰盘位于同一轴线上。在此,调心通常采用激光对中仪b′。由于左、右固定部件(参见图1中c′和d′)之间也存在不完全同心(即两者轴线位于一定的同轴度内),因此,加载器的调心需要兼顾考虑此因素,增加了调心难度。通常加载器长度L约为1000mm,调心时通过用铜棒敲打加载器安装底座的不同部位来微调加载器的位置。
然而,上述方法中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加载器调心结果需要保证两端同轴度都在要求的范围内,而加载器较长,如果一端同轴度控制不好(尤其是端面跳动),另一端同轴度就会被放大而超出所要求的范围;
2)采用铜棒敲打,力度不能精确控制且存在冲击,微调位置不准确,需要反反复复微调位置来完成调心,一般完成一次调心需时8~16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以及
3)采用铜棒敲打,会损坏加载器表面漆皮和腻子层,严重时会使被敲打处局部变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心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调心精度难以控制,从而调心需时长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调心装置,包括:支座,用于支撑待调心部件,上述支座沿上述待调心部件的轴向方向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其中,上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两端或邻近所述两端的位置分别设置有调节机构。
进一步地,上述装置还包括:夹紧生根部件,设置在上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两端或邻近所述两端的位置,上述调节机构设置在该夹紧生根部件上。
进一步地,上述装置还包括:螺杆,沿垂直于待调心部件的轴向方向横穿上述夹紧生根部件;以及螺母,设置在上述螺杆的两端且位于上述夹紧生根部件的外侧。
进一步地,夹紧生根部件为倒置的槽钢结构,包括顶面、内面以及外面,上述螺杆横穿该内面以及外面。
进一步地,夹紧生根部件通过位于上述螺杆两端的上述内面夹紧固定在支座上。
进一步地,调节机构还包括调节螺钉座和和设置在调节螺钉座上的调节螺钉,该调节螺钉与待调心部件之间设置有隔离件。
进一步地,上述隔离件为薄钢板。
根据本发明的调心装置不仅适用于扭矩加载器的调心操作,还可适用于其他待调心部件的调心操作。本发明采用调节螺钉微调位置,从而不存在上述相关技术中提到的冲击力,并可进行无级调节。
根据本发明的调心装置采用调节螺钉微调位置,从而不存在相关技术中提到的冲击力,并可进行无级调节。采用螺钉进行微调,可进行无级调节且不存在冲击,微调位置准确,大大缩短了调心时间。并且,通过在螺钉与待调心部件之间设置隔离件,可达到有效防止待调心部件的表面漆皮和腻子层被损坏的效果,并且可防止待调心部件安装边产生局部变形。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调心装置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调心装置示意图;以及
图3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调心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图2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调心装置示意图,a为待调心装置(其可以是扭矩加载器),b为激光调中仪,c和d分别是两端的固定部件。
图3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调心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和3,根据本发明的调心装置,包括支座1,用于支撑待调心部件2,上述支座1沿上述待调心部件2的轴向方向具有第一端部12和第二端部14,其中,上述第一端部12和第二端部14的两端或邻近所述两端的位置分别设置有调节机构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97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输入-多时钟维持阻塞型D触发器
- 下一篇:伊拉地平控释片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