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涡流的油分离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129707.9 | 申请日: | 2011-05-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884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 发明(设计)人: | 季晓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季晓鸣 |
| 主分类号: | F25B43/02 | 分类号: | F25B43/02 |
| 代理公司: | 泰州地益专利事务所 32108 | 代理人: | 王楚云 |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涡流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设备,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制冷设备用的防涡流的油分离器。
背景技术
在工业制冷领域,常常使用工业压缩机,对于工业用的螺杆压缩机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制冷剂专用的润滑油。气态的制冷剂进入到压缩机的入口,然后得到高压的气态的制冷剂和润滑油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需要分离,使得绝大部分气态的制冷剂进入到下一级的冷凝装置中。而在压缩机的出口被分离出来的润滑油则被另一油控制系统再次回到压缩机中。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0410093684.0公开了一种油分离器,包含:对从压缩机排出后流入的冷媒气体中包含的油进行分离的油分离桶;一侧连接于油分离桶,另一侧连接于压缩机,使从压缩机排出的冷媒气体 流入油分离桶内部的吸入管;连接于油分离桶的上部,使分离出油的冷媒气体,向凝缩器侧排出的冷媒排出管;连接于油分离桶的下部,使从冷媒气体中分离出的 油,向压缩机侧排出的油排出管;在油分离桶的内周面,设有与通过吸入管流入的冷媒气体接触,从而分离出冷媒气体中包含的油的油分离装置;油分离装置是设置 于油分离桶的内周面的油分离网;油分离装置是形成于油分离桶的内周面的多个油接触槽。这种油分由于是切向进入到筒体,当进入的冷媒速度过大时,极容易在筒体底部形成涡流,导致底部的润滑油的发生浪涌。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涡流的高效分离的油分离器。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防涡流的油分离器,包含入口、出口和油出口,所述的入口设置在所述的油分离器的筒体的切向上,所述的出口设置在所述的油分离器的顶部,所述的油分离器内部还包含一锥形集油板和一筛孔板。
作为优选,所述的锥形集油板的周向上设有突起。
作为优选,所述的筛孔板设置在所述的锥形集油板的下方。
作为优选,所述的油出口包含三个出口。
因此,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防涡流的油分离器利用锥形集油板、筛孔板可以有效降低底部的制冷剂的速度,降低涡流的发生,提高了油分的分离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防涡流的油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油分离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油分离器的顶部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的油分离器的筛孔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油分离器, 2-入口、3-出口, 4-油出口, 5-锥形集油板, 6 -筛孔板, 8-突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有效降低底部涡流的油分离器。
如图1、图2所示,该油分离器1包含制冷剂混合物入口2、气态制冷剂的出口3和油出口4,油出口4包含三个出口。入口2设置在油分离器筒体的切向上,这样可以提高制冷剂与筒体内壁的接触面积,提高分离效率。
油分离器1的内部包含一锥形集油板5和一筛孔板6。该锥形集油板5为以漏斗形,整个集油板5向下突出。如图3所示,在集油板5的边缘设有突起8,这些突起8的作用是有效降低运行到底部的制冷剂的速度。
筛孔板6设置在锥形集油板5的下方,如图4所示,该筛孔板6上设有四篇筛孔,这些筛孔一方面能降低制冷剂的速度,另一方面能吸附更大的润滑油。
以上仅仅以一个实施方式来说明本发明的设计思路,在系统允许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扩展为同时外接更多的功能模块,从而最大限度扩展其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季晓鸣,未经季晓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97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移动式生物气溶胶监测报警系统
- 下一篇:电镀线天车监控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