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主副活塞的摇臂制动方法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129348.7 | 申请日: | 2011-05-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878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 发明(设计)人: | 杨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尤顺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L13/06 | 分类号: | F01L13/06;F02D13/04;F01L1/2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28 | 代理人: | 严新德 |
| 地址: | 20141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主副 活塞 摇臂 制动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带主副活塞的摇臂制动方法,包括一个利用发动机的排气门驱动链开启排气门的过程,所述的排气门驱动链包括凸轮、摇臂和至少一个排气门,所述的凸轮中含有至少一个制动凸台,所述的摇臂中设置有一个供油通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摇臂上靠近凸轮的一侧向下开口设置一个主活塞孔,在摇臂上靠近排气门的一侧向下开口设置一个副活塞孔,在所述的主活塞孔和副活塞孔之间设置一条液压通道,在主活塞孔内滑动式地设置一个主活塞,主活塞相对于主活塞孔具有一个主活塞伸出位置和一个主活塞缩回位置,在副活塞孔内滑动式地设置一个副活塞,副活塞相对于副活塞孔具有一个副活塞伸出位置和一个副活塞缩回位置,在主活塞内设置一条油路,将所述的油路与所述的摇臂中的供油通道相通,在主活塞的油路内或者摇臂中的供油通道内设置一个单向供油阀,所述的单向供油阀的供油方向是从供油通道向主活塞孔,将副活塞的下端与至少一个排气门相连,在副活塞孔所在的摇臂一端的上侧设置一个制动支架,将所述的制动支架与发动机固定连接,在所述的利用发动机的排气门驱动链开启排气门的过程中,首先,通过所述的供油通道和单向供油阀向主活塞孔供油,将主活塞置于主活塞伸出位置,然后,利用凸轮中制动凸台的上升段驱动主活塞,利用所述的制动支架阻止摇臂上移,同时利用所述的液压通道将主活塞所受压力通过液压传递到副活塞,驱动副活塞在副活塞孔内从副活塞缩回位置往下移向副活塞伸出位置,打开排气门,之后,利用制动凸台的下降段释放对主活塞的压力,使副活塞从副活塞伸出位置回到副活塞缩回位置,排气门移向关闭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主副活塞的摇臂制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利用发动机的排气门驱动链开启排气门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打开发动机的制动控制机构,通过所述的供油通道和单向供油阀向摇臂内的主活塞孔和副活塞孔供油,
2)将主活塞在主活塞孔内置于主活塞伸出位置,
3)副活塞在副活塞孔内置于副活塞缩回位置,副活塞下面的排气门处于关闭位置,
4)凸轮上的制动凸台从内基圆向上移动,驱动主活塞向上往主活塞孔内的主活塞缩回位置运动,
5)位于副活塞孔上方的摇臂上面的制动支架阻止摇臂向上运动,
6)主活塞的向上运动通过液压通道传递给副活塞,迫使摇臂的副活塞孔内的副活塞向下往副活塞伸出位置运动,打开排气门,
7)凸轮的制动凸台进入下降段向下移动,主活塞在摇臂的主活塞孔内从主活塞缩回位置往下向主活塞伸出位置运动,
8)摇臂的副活塞孔内的副活塞从副活塞伸出位置往上向副活塞缩回位置运动,排气门移向关闭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主副活塞的摇臂制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制动凸台上设置一个从凸轮的内基圆上升到最大升程的上升段和一个保持所述的最大升程的等高段,利用制动凸台的等高段将主活塞在摇臂的主活塞孔内保持在主活塞缩回位置上,阻断主活塞孔通过所述的液压通道与副活塞孔之间的液压传递,同时利用摇臂上侧的制动支架承担副活塞孔上的制动载荷,将摇臂的副活塞孔内的副活塞保持在副活塞伸出位置,维持排气门的打开状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主副活塞的摇臂制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副活塞孔所在的摇臂一端内设置一个卸油通道,将所述的卸油通道的下端与副活塞孔相通,利用所述的制动支架的下端封闭卸油通道的上端开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主副活塞的摇臂制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凸轮上设置集成式排气凸台,利用所述的集成式排气凸台中的高于制动凸台的上升段通过主活塞推动摇臂,将副活塞孔所在的摇臂一端与其上侧的制动支架分离,打开卸油通道的上端开口卸油,减少副活塞孔内的液压,使副活塞在排气门的作用下在副活塞孔内向上移往副活塞缩回位置,使排气门向上移往关闭位置,将排气门的升程重置变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尤顺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尤顺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934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