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磨复合加工机床的刀具台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29125.0 | 申请日: | 201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32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徐绍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科菲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1/44 | 分类号: | B23Q1/44;B23Q5/34;B23P23/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志合专利事务所 50210 | 代理人: | 胡荣珲 |
地址: | 400226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加工 机床 刀具 | ||
1.一种车磨复合加工机床的刀具台,包括用于在精密数控车床上作纵向和横向运动的精密十字滑台,所述精密十字滑台包括由第一驱动系统驱动的沿床身作纵向运动的大托板、由第二驱动系统驱动的作横向运动的横托板,横托板与大托板滑动配合,大托板用于与车床的床身滑动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托板沿大托板横向的长度大于大托板的横向长度,该横托板上沿横向运动的方向并排设置车削刀具台、端面法向磨削装置、内孔磨削装置,其中至少端面法向磨削装置安装在一个由第三驱动系统驱动的作纵向运动的第一滑板上,该第一滑板通过导轨与横托板滑动配合,所述车削刀具台的分度回转中心的轴心线、内孔磨削装置的主轴轴心线与车床主轴轴心线平行,所述端面法向磨削装置的主轴轴心线与车床主轴轴心线呈空间垂直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磨复合加工机床的刀具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削刀具台的分度回转中心、端面法向磨削装置的主轴回转中心、内孔磨削装置的主轴回转中心的水平高度与机床主轴回转中心的水平高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磨复合加工机床的刀具台,其特征在于:车削刀具台、端面法向磨削装置、内孔磨削装置在横托板上的并排排列的位置依次为车削刀具台、端面法向磨削装置、内孔磨削装置;或者换位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磨复合加工机床的刀具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板底面固定连接导轨,横托板上固定导轨滑座,导轨与导轨滑座滑动配合,使第一滑板向车床主轴方向运动时伸出横托板边缘,返回时退回横托板边缘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磨复合加工机床的刀具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托板上设置一个由第四驱动系统驱动的作纵向运动的第二滑板上,内孔磨削装置安装在第二滑板上,该第二滑板底面固定连接导轨,横托板上固定导轨滑座,导轨与导轨滑座滑动配合,使第二滑板向车床主轴方向运动时伸出横托板边缘,返回时退回横托板边缘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车磨复合加工机床的刀具台,其特征在于:第三驱动系统、第四驱动系统采用液压油缸或气缸或直线电动机,液压油缸或气缸或直线电动机固定在滑板上,液压油缸的活塞杆或气缸的活塞杆或直线电动机的轴杆与设置在横托板上的连接座固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车磨复合加工机床的刀具台,其特征在于:第三驱动系统、第四驱动系统采用旋转电动机与丝杠螺母机构组合,所述丝杠螺母机构的丝杠支撑于横托板上,旋转电动机安装在横托板一侧与丝杠连接,滑板底部设置螺母与丝杠螺纹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车磨复合加工机床的刀具台,其特征在于:第三驱动系统、第四驱动系统采用旋转电动机与齿轮齿条机构组合,所述齿轮齿条机构的齿条固定在滑板底部,旋转电动机安装在横托板一侧,旋转电动机的轴上安装齿轮与齿条啮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车磨复合加工机床的刀具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孔磨削装置采用电主轴,电主轴的轴杆用于安装内孔磨削砂轮,电主轴安装在横托板上,或安装在横托板上设置的第二滑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车磨复合加工机床的刀具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孔磨削装置包括用于安装砂轮的主轴、旋转动力装置,主轴通过轴承支撑于主轴座,主轴的一端外伸出主轴座用于安装内孔磨削砂轮,另一端外伸主轴座通过带传动机构与旋转动力装置相连,主轴座和旋转动力装置均固定在横托板上,或者主轴座和旋转动力装置均固定在横托板上设置的第二滑板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磨复合加工机床的刀具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动力装置采用旋转电动机,或液压马达,或气动马达。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磨复合加工机床的刀具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法向磨削装置包括用于安装砂轮的主轴、旋转动力装置,主轴通过轴承支撑于固定在滑板上的主轴座,主轴的两端外伸出主轴座,一外伸端用于安装端面磨削砂轮,另一外伸端通过带传动机构与旋转动力装置相连,旋转动力装置安装固定在第一滑板上,或者安装固定在第一滑板上设置安装座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磨复合加工机床的刀具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动力装置为旋转电动机,或液压马达,或气动马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科菲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科菲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912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脱水污泥再处理方法
- 下一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纳米带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