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除草农药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28761.1 | 申请日: | 201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9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邱丰;殷勇;聂珍;左元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43/824 | 分类号: | A01N43/824;A01N43/42;A01P1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51100 | 代理人: | 濮家蔚 |
地址: | 621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草 农药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草农药组合物,特别是可用于水稻田、玉米田、小麦田除草并可具有增效作用的组合物。
背景技术
水稻、小麦、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巨大的粮食作物。目前,水稻、小麦、玉米地禾本科杂草危害日趋严重,且相应安全性的除草剂品种较少,亟待有更多可供使用的高效、安全、环保除草剂。
氟噻草胺(flufenacet)是目前已有报道和使用的一种除草剂,化学结构如式(I)所示,属于芳氧酰胺类除草剂,1988年由德国拜耳公司开发。其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细胞分裂与生长。在美国、欧洲、南非、亚洲、南美等地区曾做了大量的田间试验,可有效防除苗前和苗后早期的多种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某些阔叶杂草,种植前或苗前用于玉米、大豆田除草,土豆种植前或土豆、向日葵苗前除草,小麦、大麦、水稻、玉米等苗后除草。
二氯喹啉酸(Quinclorac),化学结构如式(II)所示,属喹啉羧酸类除草剂,是一种激素抑制剂。该化合物能被萌发的种子、根、茎及叶部迅速吸收,并迅速向茎和顶端传导,使杂草中毒死亡,与生长素类物质的作用症状相似。对水稻生长高度安全。对大龄稗草活性高,效果好,对马唐、牛筋草等禾本科杂草亦有一定效果,大多用于水稻田防除稗草,也有报道其用于玉米地除草。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将提供一种既能防除多种禾本科杂草,同时可显著提高除草效果,又能降低生产和使用成本的高效安全除草农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除草农药组合物,以重量比为16∶1~1∶4的氟噻草胺和二氯喹啉酸为有效成分,与农药中可以接受的辅助成分共同组成。其中,所说有效成分氟噻草胺和二氯喹啉酸优选的更好重量比可为8∶1~1∶2;氟噻草胺和二氯喹啉酸的最佳重量比可为4∶1~1∶1。
根据不同的使用需要或施用环境/条件,本发明上述形式的除草农药组合物,可以采用目前农药生产的常规制备加工方式,以上述的有效药物成分和相应的辅助成分为原料充分混合后制备成包括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乳剂、水分散粒剂在内的不同形式可供使用的相应剂型。例如:
可湿性粉剂(WP),即在水中可均匀分散的固体粉末制剂。制备时,除了按常规方式将上述有效药物成分与如白炭黑、轻质碳酸钙、陶土、硅藻土、凹凸棒土等常用的稀释剂或惰性物质混合外,还可以按农药制备的常规方式加入其它辅助成分,如常用的烷基苯磺酸盐(DBS-Na)、烷基萘磺酸盐(拉开粉)、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脂肪醇硫酸盐、脂肪醇环氧乙烷加成物磺酸盐、脂肪胺盐、烷基溴化铵、(阳离子型)烷酰胺基牛磺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基醚(JFC)萘磺酸盐、萘或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NO、NNO或MF等)、木质素及其衍生物磺酸盐(M-9、POLYFON等)、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聚羧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SOPA)、聚乙烯醇(PVA)、羧甲基纤维素(CMC)以及如渗透剂JFC、氮酮、噻酮、渗透剂T之中的一种或多种,和常用稳定剂、抑泡剂、防结块剂等辅助性的助剂成分。
悬浮剂(SC)即农药悬浮剂(SC)为水不溶固体农药或不混溶液体农药在水或油中的分散体。制备时,以水为分散介质,将原药、助剂(润湿分散剂、增粘剂、稳定剂、PH调整剂和消泡剂等)经湿法超微粉碎(研磨)制得。分散润湿剂一般可以使用萘或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TESPERSE 2425、EFW、UK)、木质素及其衍生物磺酸盐、磷酸酯聚醚类、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磺酸盐、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丙烯酸枝节共聚物(TESPERSE 2700),烷基酚聚氧乙烯基磷酸酯、羧甲基纤维素(CM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二醇(PEG)、缩合磷酸盐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此外,还可以使用增稠剂和稳定剂,如黄原酸胶(XG)、聚乙烯醇(PVA)、硅酸铝镁等中的一种或几种;防冻剂如氯化钠,尿素,硫酸铵,乙二醇,1,2-丙二醇等多元醇中的一种或几种;以及常用的柠檬酸、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碳酸钾、碳酸钠等pH调节剂,以及如有机硅消泡剂、有机硅抑泡剂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87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恩夫韦肽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绝缘体上的硅衬底结构及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