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节流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128594.0 | 申请日: | 2011-05-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82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 发明(设计)人: | M·布罗齐奥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D9/08 | 分类号: | F02D9/08;F02D9/02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曾立 |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节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节流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技术中,利用布置在进气管中的节流装置控制和/或调整内燃机所支配的用于燃烧的滞止空气量,从而能够因此控制和/或调整内燃机输出的机械功率。
为此,所述节流装置具有壳体、构造在壳体内的气体通道、节流轴以及布置在节流轴上的节流阀。节流轴在这里可用例如电动机的调节装置运动,从而节流阀也进行运动。由此可以改变供支配的通过气体通道的空气流的滞止液流横断面面积。节流轴利用例如滚动轴承的轴承支承在节流装置的壳体上。在这里,在壳体和节流轴之间的滚动轴承的外侧形成中间空间或者缝隙。虽然节流轴与壳体利用一个或两个密封圈密封,但是在该密封圈上仍然产生泄漏。液体,即流质,或者气体能够通过壳体和气体通道之间的中间空间或缝隙进入。特别是在汽车内燃机中的节流装置的应用中,在气体通道中能够形成水形式的冷凝液。在具有涡轮增压器的内燃机中,气体通道内更是形成了高达3.5巴范围的相对大的压力。由此,作为冷凝液的水或还有空气或气体能够直到到达滚动轴承,并在此处造成损坏。此时,在具有涡轮增压器的内燃机中也在高压下产生了冷凝水。气体通道中的冷凝水位于壳体和节流轴之间的气体通道口的中间空间或缝隙中,该冷凝水也被高压推入该中间空间中。
由DE 10 2004 043 125 A1已知一种用于内燃机的具有节流阀壳体和节流轴及节流阀的节流装置。在这里,设置在节流阀壳体上的轴承容器中的节流轴可摇摆地支承在节流阀壳体中,并且借助于作用在节流轴上的调节装置可进行摇摆。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节流装置,尤其用于内燃机,包括壳体、气体通道、节流轴、借助于所述节流轴可运动的节流体、用于将所述节流轴支承在所述壳体上的轴承,其中,在所述节流轴和壳体之间的中间空间中,特别是在所述轴承的外侧,布置粘性介质,以对流体密封地密封所述中间空间。
所述节流轴和壳体之间的中间空间是必需的,因为所述节流轴是可运动的而所述壳体是固定的。所述中间空间中的粘性介质用作障碍或密封件,使得没有流体能够从所述气体通道流动到所述轴承。另外,在气体通道中的低压时,能够阻止空气从所述节流装置的周围流入到所述处于低压的空气管道中。
在这里,除壳体外,节流装置的其他部件也可视作壳体,它们限定所述节流轴和壳体或其他部件之间的中间空间或缝隙。由于所述节流轴和壳体或节流装置的其他部件之间的已存中间空间,在中间空间的区域中,所述节流轴不支承在所述壳体上。特别地,壳体不形成滑动轴承。
在附加设计方案中,所述中间空间或缝隙的体积为50mm3和500mm3之间,特别地,为100mm3和300mm3之间,例如,100mm3和150mm3之间。由于所述中间空间充满粘性介质,使得所述粘性介质因此用作流体,即特别是空气或气体及冷凝水,渗入的障碍。
在另一设计方案中,所述节流体是一个屏蔽或可滚动的辊子(Rollo)。
特别地,所述粘性介质布置在位于所述节流轴和壳体之间的所述轴承和气体通道间的中间空间中。
在另一设计方案中,所述节流轴设有环形槽,并且在所述环形槽中布置垫圈以轴向支承所述节流轴。
在补充实施方式中,所述粘性介质布置在在所述环形槽上的所述节流轴和所述垫圈之间的中间空间中。
优选地,所述环形槽和在所述环形槽中布置的垫圈布置在所述气体通道和轴承之间。
在一种改型中,所述中间空间基本上完全充满所述粘性介质。基本上完全充满在这里的意思是所述中间空间或缝隙的体积用所述粘性介质填充至少80%,90%,95%,98%或99%。
适宜地,所述轴承是滚动轴承。
在一个附加设计方案中,所述轴承是滑动轴承。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节流轴对于所述壳体利用一个密封圈或两个密封圈被密封。在这里,所述密封圈描述为例如橡胶或弹性合成材料的弹性材料制成的密封填料。
特别地,所述粘性介质是油例如润滑油,油脂例如润滑脂,或凝胶。
在又一设计方案中,所述节流装置包括用于摇摆所述节流轴的调节装置和/或所述节流体构造成节流阀。
在一个改型中,所述壳体至少部分地,特别地整个地,由例如钢的金属或合成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未经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85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