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相转移氧化剂的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126788.7 | 申请日: | 2011-05-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01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钱新明;徐厚材;黄平;刘振翼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F11/00 | 分类号: | C07F1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移 氧化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相转移氧化剂的制备方法,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离子是一个具有两性的离子,既可以溶于水,又可溶于有机溶剂中。并且不像其他的季铵离子(如:四丁基或辛基铵离子),它有个较小的亲水基团,并有一个更好平衡的疏水基团,将离子运转到水或有机介质中,拥有反离子对的鎓离子在有机溶剂中形成紧密的离子对,而在水中被分离。具有反离子溴离子的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离子在水中形成胶束,在氯仿中形成反胶束。六价铬能将亚甲基基团和羧酸氧化成相应的产物,并且有报道作为溶于有机溶剂的六价铬的各种各样的载体,其中氮鎓离子就是其中之一。这样理论上季铵盐和六价铬完全可以通过离子交换得以实现生成新的季铵盐的六价铬的化合物。
Sabita Patel等将重铬酸钾水溶液慢慢加入到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水溶液中,立即有黄色化合物沉淀出现,并搅拌,在室温条件下,反应完全后,进行过滤,用水洗涤几次直到没有溴离子和重铬酸离子出现,真空干燥后得到十六烷基三甲基重铬酸盐。
这种氧化剂在有机合成反应中,有很好的选择性,它能将脂肪族(芳香族)的胺类(硫醇类氧化成相应的连二氮(二硫)类化合物,并且还有报道在非溶剂的情况下,能将固态的胺类或硫醇氧化成相应的化合物。正因为它的氧化特性,以至于被广泛的应用上述有机合成反应中。
于是,从成本上考虑,对此种氧化剂的制备方法进行改进,也是值得探索的一个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当前相转移氧化剂的制备成本高的不足,提供一种相转移氧化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相转移氧化剂的制备方法,该相转移氧化剂为十六烷基三甲基重铬酸铵;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铬酸钠和硫酸为原料,蒸馏水为溶剂,具体步骤为: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和铬酸钠分别加入到盛有蒸馏水的反应器中,搅拌,用硫酸将上述反应体系的pH调为2~5,温度控制在10~30℃,反应结束后有黄色沉淀析出,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相转移氧化剂十六烷基三甲基重铬酸铵。
上述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和铬酸钠的摩尔比为1.1~1.3∶1;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的浓度为0.04~0.1mol/L;反应时间为4~6h。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便易行,反应条件温和,工艺简单,且产率高,原料易得,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十六烷基三甲基重铬酸铵的FTIR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0.011mol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和0.01mol铬酸钠分别加入到盛有250ml蒸馏水的反应器中,搅拌,用硫酸将上述反应体系的pH调为2,温度控制在10℃,反应4h,有黄色沉淀析出,过滤,用蒸馏水洗涤3次,在6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后,得到相转移氧化剂十六烷基三甲基重铬酸铵,其FTIR谱图如图1所示。
实施例2
将0.012mol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和0.01mol铬酸钠分别加入到盛有250ml蒸馏水的反应器中,搅拌,用硫酸将上述反应体系的pH调为3,温度控制在15℃,反应4h,有黄色沉淀析出,过滤,用蒸馏水洗涤3次,在6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后,得到相转移氧化剂十六烷基三甲基重铬酸铵。
实施例3
将0.013mol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和0.01mol铬酸钠分别加入到盛有250ml蒸馏水的反应器中,搅拌,用硫酸将上述反应体系的pH调为4,温度控制在20℃,反应5h,有黄色沉淀析出,过滤,用蒸馏水洗涤3次,在6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后,得到相转移氧化剂十六烷基三甲基重铬酸铵。
实施例4
将0.013mol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和0.01mol铬酸钠分别加入到盛有250ml蒸馏水的反应器中,搅拌,用硫酸将上述反应体系的pH调为5,温度控制在30℃,反应6h,有黄色沉淀析出,过滤,用蒸馏水洗涤3次,在6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后,得到相转移氧化剂十六烷基三甲基重铬酸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67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文冠果壳苷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取出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