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林缘区油井井场防火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125849.8 | 申请日: | 2011-05-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13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柱;郭增民;郭志强;徐建蓉;陈竹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2C3/02 | 分类号: | A62C3/02;A62C3/06 |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张培勋 |
| 地址: | 710018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林缘区 油井 井场 防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林缘区油田防火领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低成本、易操作的林缘区油井井场防火工程方法,特别是一种林缘区油井井场防火方法。
背景技术
森林火灾是森林资源的天敌,它具有突发性强、毁灭性大、时效性高的特点。随着全球气候逐渐干燥变暖、森林内可燃物和人为活动的不断增多,森林火灾更具有频发性和猛发性的趋势。
林缘区油井井场,油气弥漫及原油生产极大的威胁到了林区安全,根据现行《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的相关规定,油品储存容积<1000m3的井场属五级油气站场,不需要设置消防给水系统,且设置消防系统将大大增加建设成本。因此急待开发一种行之有效的低成本、易操作的防火工程方法,从而提高森林防火安全等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五级油气站场,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低成本、易操作的一种林缘区油井井场防火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林缘区油井井场防火方法,它至少包括固定式干粉灭火系统、移动式干粉车、防火隔离带及事故池,其特征是:油井井场外部与林区之间设有防火隔离带,防火隔离带位于林区与井场之间的环状区域围绕井场的四周,防火隔离带宽度为20m至30m,防火隔离带包括防火沟和生土带,防火沟宽度为1m至3m,生土带宽度为19m至27m,防火沟用于将火势控制在油井井场内部,生土带用于将油井井场与林区隔离;油井井场内部的油箱上有固定式干粉灭火系统,油井井场内部有若干移动式干粉车和事故池。
所述的固定式干粉灭火系统由储粉罐体、动力发生器、输粉管道与输粉喷头和控制系统构成,储粉罐体和输粉管道与输粉喷头连通,储粉罐体上有带控制系统的动力发生器;储粉罐体的干粉充装量为50±1.2kg,容积为54L,工作温度为-40℃~+50℃;输粉管道长度不超过7m;固定式干粉灭火系统的喷射强度不小于16kh/L,保护半径为5m至10m;油井井场火灾初期,油箱量油口、装车鹤管口、人孔位置起火由固定式干粉灭火系统直接作用。
所述的移动式干粉车是带有“干粉—氮气”灭火系统的移动式拖车;“干粉—氮气”灭火系统是由气动球阀控制的一门干粉炮或一套干粉枪;火势蔓延油井井场其他位置时,人工使用移动式干粉车对起火局部进行灭火,及时扑灭井场内出现的零星火灾。
所述的防火沟截面为梯形,沟顶宽为1.5米;沟深应根据泥炭和腐殖质层的厚度确定,同时深于泥炭和腐殖质层0.25米;沟壁应保持1∶0.2的倾斜度。
所述的事故池的有效容积按照不小于井场油箱30%的调节容量;事故池用于收集着火后油井井场内部的流散原油。
本发明的特点是:①采用固定式干粉灭火系统,防止油箱量油口、装车鹤管口、人孔等部位的初期火灾;②采用移动式干粉车防止井场内其它零星火灾;③采用防火隔离带防止火灾蔓延;④采用事故池收集着火后的流散原油。整套防火工程方法成本低、针对性强、效率高,符合林缘区油井井场的实际情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十二组油箱的油井井场防火方法结构示意图;
图2是二十组油箱的油井井场防火方法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式干粉灭火系统;2、移动式干粉车;3、防火隔离带;4、防火沟;5、生土带;6、事故池;7、油井井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以十二组油箱的油井井场为例,油井井场7内部的油箱上有固定式干粉灭火系统1,油井井场7内部有若干移动式干粉车2和事故池6。
油井井场7外部与林区之间设有防火隔离带3,防火隔离3带宽度为20m至30m ,位于林区与井场之间的环状区域,围绕井场的四周,防火隔离带3包括防火沟4和生土带5,防火沟宽度为1m至3m,生土带宽度为19m至27m。 防火沟4截面为梯形,沟顶宽为1.5米;沟深应根据泥炭和腐殖质层的厚度确定,同时深于泥炭和腐殖质层0.25米;沟壁应保持1∶0.2的倾斜度。防火隔离带3有较大的宽度,防火沟4可以将火灾控制在井场内部,生土带5给火灾的蔓延提供了缓冲,防止了火灾蔓延至经常附近的林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584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烟气旋风水雾除尘脱硫装置
- 下一篇: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敷贴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