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稻抛秧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23994.2 | 申请日: | 2011-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04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黄朝根;黄志勇;黄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朝根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 |
代理公司: | 南昌洪达专利事务所 36111 | 代理人: | 刘凌峰 |
地址: | 343000 江西省吉***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稻 抛秧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抛秧机,尤其涉及一种水稻抛秧机。
背景技术
水稻的栽培通常以插秧为主,为了减少劳动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插秧机,但随着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推广和运用,出现了抛秧的新栽培方法,但是目前抛秧机因秧苗本身重量不同,抛秧后分布不均匀,影响栽培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水稻抛秧机,该抛秧机改变了传统抛秧机远程抛秧的做法,实现了近距离抛秧,保证秧苗间距一致,提高栽培效果。
本发明是这样来实现的,它包括机架、动力轮、拨杆、拔板、转轴、平衡块、传动杆、主动滚筒、从动滚筒、环形运苗带、挡杆、挡苗杆、滑筒、储苗架、拨钩、联动杆,其特征是机架的底端设有动力轮,动力轮的一端壁上均匀同心连有若干个拨杆,若干个拨杆与拔板配合连接,拔板固定在转轴的一端,转轴的另一端通过平衡块分别连接两根传动杆,机架上端的前后端分别设有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之间设有环形运苗带,其中一根传动杆配合连接主动滚筒使主动滚筒转动,环形运苗带上平行设有若干根挡杆,靠近环形运苗带的端部的挡杆与挡杆之间设有一定高度的挡苗杆,靠近环形运苗带端部的下方设有若干个滑筒,所述环形运苗带的上部设有储苗架,储苗架的端部下方设有联动杆,联动杆上均匀设有若干个拨钩,若干个拨钩分别在挡苗杆后方,所述联动杆的端部连接另一根传动杆。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能够实现自动抛秧,抛秧均匀,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减少劳动程度,提高工作效率,帮助农民提高水稻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动力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环形运苗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联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机架 2、动力轮 3、拨杆 4、拔板 5、转轴 6、平衡块 7、传动杆 8 、主动滚筒 9、从动滚筒 10、环形运苗带 11、挡杆 12、挡苗杆 13、滑筒 14、储苗架 15、拨钩 16、联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5所示,本发明是这样来实现的,机架1的底端设有动力轮2,动力轮2的一端壁上均匀同心连有若干个拨杆3,若干个拨杆3与拔板4配合连接,拔板4固定在转轴5的一端,转轴5的另一端通过平衡块6分别连接两根传动杆7,机架1上端的前后端分别设有主动滚筒8和从动滚筒9,主动滚筒8和从动滚筒9之间设有环形运苗带10,其中一根传动杆7配合连接主动滚筒8使主动滚筒转动,环形运苗带10上平行设有若干根挡杆11,靠近环形运苗带10的端部的挡杆11与挡杆11之间设有一定高度的挡苗杆12,靠近环形运苗带10端部的下方设有若干个滑筒13,所述环形运苗带10的上部设有储苗架14,储苗架14的端部下方设有联动杆16,联动杆16上均匀设有若干个拨钩15,若干个拨钩15分别在挡苗杆12后方,所述联动杆16的端部连接另一根传动杆7。使用时,动力轮2转动的同时带动拨杆3周期性的拨动拨板4,拨板4转动后通过转轴5带动两根传动杆7周期性的一上一下运动,其中当控制主动滚筒8的传动杆7向上运动时,传动杆7端部的横杆将主动滚筒8上的牙盘向上顶起,从而使主动滚筒8向前运动,主动滚筒8运动后带动环形运苗带10运动,此时,环形运苗带10上的秧苗跟着想前运动,当秧苗运动后遇到具有一定高度的挡苗杆12时,由于秧苗根重而青叶轻,使得秧苗根在前,青叶在后卧倒;此时,该传动杆7因平衡块6的重力原因,将该传动杆7拉下,然后另一根传动杆7向上运动并带动联动杆16旋转,联动杆16旋转的同时带动联动杆16上的拨钩15旋转,此时拨钩15拨动秧苗的根部,使秧苗顺利掉入滑筒13,完成近距离抛秧,依次循环使两根传动杆7上下运动完成抛秧。同时为了控制秧苗之间的距离,可设置动力轮2上的拨杆3之间的距离,延长或缩短拨杆3拨动拨板4的距离,该抛秧机的动力可由电机、牲畜或人力提供,选择多样,方便操作,使用时秧苗选用颗粒秧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朝根,未经黄朝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39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饮水鸟教学用具
- 下一篇:新型英语信函演示教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