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流氧化锌电阻片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123806.6 | 申请日: | 2011-05-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496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段雷;许高杰;崔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4B35/453 | 分类号: | C04B35/453;C04B35/6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陈英俊 | 
| 地址: | 3152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流 氧化锌 电阻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直流氧化锌电阻片的制备方法,由主料氧化锌与包含氧化铋的添加料为原料制备而成,制备过程包括原料混合球磨、造粒干燥、加压成型得到生坯,以及生坯排胶,其特征是:将排胶后的生坯置于耐高温的陶瓷板上,所述的陶瓷板与生坯之间层叠放置第一层垫料和第二层垫料;与陶瓷板相接触的第一层垫料是含铋的氧化锌粉料,其中氧化铋的质量百分含量高于生坯中氧化铋的质量百分含量;与生坯相接触的第二层垫料的组分及含量与生坯的组分及含量相同;然后将耐高温的陶瓷坩埚扣盖在陶瓷板上,使生坯密封在陶瓷板与陶瓷坩埚围成的空间进行烧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氧化锌电阻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烧结过程是首先升温至1100℃~1300℃,保温1小时~8小时,接着降温至700℃~900℃,在700℃~900℃之间进行高温保温1小时~8小时,最后冷却到室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流氧化锌电阻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层垫料中氧化铋的质量百分含量高于生坯中氧化铋的质量百分含量0.2%~1.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流氧化锌电阻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层垫料的厚度为3mm~10mm,第二层垫料的厚度为1mm~3m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流氧化锌电阻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陶瓷板为刚玉板,所述的陶瓷坩埚扣盖为刚玉坩埚扣盖。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流氧化锌电阻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降温至700℃~900℃过程中,降温速率控制在300℃/h~500℃/h。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流氧化锌电阻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烧结过程中,升温阶段分为以下步骤:
(1)升温至700℃以下,升温速率为100℃/h~200℃/h;
(2)继续升温至950℃到1050℃温度区间中的某一温度,升温速率为30℃/h~100℃/h;
(3)继续升温至烧结温度1100℃~1300℃,升温速率为30℃/h~200℃/h。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流氧化锌电阻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按照质量百分比计,所述的添加料包括Bi2O3:0.5~8.0%;Sb2O3:0.3~8.5%;Co2O3:0.1~4.5%;MnO:0.1~4.0%;Ni2O3:0.3~7.0%;B2O3:0.001~0.5%;Al2O3:0.001~0.1%;Ag2O:0.001~0.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直流氧化锌电阻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按照质量百分比计,所述的添加料还包括Cr2O3:0.0~6.0%;SiO2:0.0~8.5%;SnO2:0.0~5.0%;MgO:0.0~2.0%;ZrO2:0.0~2.5%;CaO:0.0~3.0%;TiO2:0.0~3.0%;稀土元素氧化物:0.0~3.0%。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流氧化锌电阻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各添加料是对应元素的可溶性盐,所述的溶性盐包括硝酸盐或碳酸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380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