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型狼尾草有性繁殖栽培技术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123794.7 申请日: 2011-05-13
公开(公告)号: CN102204468A 公开(公告)日: 2011-10-05
发明(设计)人: 张怀山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G1/00 分类号: A01G1/00
代理公司: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代理人: 鲜林
地址: 730050 甘肃*** 国省代码: 甘肃;6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中型 狼尾草 有性 繁殖 栽培技术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野生狼尾草的引种驯化及栽培技术,特别是中型狼尾草有性繁殖栽培技术。

背景技术

中型狼尾草(Pennisetum longissimum)原产地云南昆明,1991年引种到甘肃兰州,在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大洼山试验基地进行引种驯化,并先后在甘肃天水、秦王川等地区进行区域试验。该草种系多年生疏丛型中,高草,须根系具横走根茎。秆直立,高120~185 cm,茎节通常8~10个,每茎叶片数6~8片。叶片线形,长10~50 cm,宽6~12 mm。穗状圆锥花序,柱形,穗长13~20 cm,宽5~8 mm(刚毛除外),花序主轴多少有毛,小穗单生,有时2~3枚簇生,刚毛较粗壮,暗紫色,老后黄褐色,长10~15 mm。花药桔黄色,花柱基部联合,上部2裂,柱头羽毛状,于小穗顶端伸出。花果期在7~10月,生育期150~165天。细胞染色体:2n=36。比较耐旱、耐瘠薄,无病虫害。适口性良好,牛、羊喜食嫩枝,干草可加工作精饲料。营养价值高,粗蛋白含量赶上或超过苜蓿品种,是优良的饲用牧草和保持水土生态牧草。以往由于对播种的温度条件和土壤水分的技术要求把握不准,造成有性繁殖出苗率低、大面积推广繁殖困难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中型狼尾草和狼尾草属其他野生种一样存在出苗率低、繁殖困难等问题,提供一种可大幅提高出苗成活率的有性繁殖栽培技术,为该草种在我国西部地区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解决其技术问题:

中型狼尾草有性繁殖栽培技术,按下述步骤完成:

(1)土壤与耕作:播前整地,对前茬作物或草地进行耕翻、耙平,以有机肥2×104kg/hm2或过磷酸钙200 kg/hm2作底肥;

(2)播种时间:根据兰州地区气候条件,在每年4月下旬,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即可播种;

(3)播种方式及播种量:对人工刈割草地采用条播,人工放牧草地采用撒播;每亩播种量0.7~1.0kg带刚毛种子;所述条播的行距为50~80cm,撒播、混播按种子、面积撒匀,播种深度在2~3cm;

(4)田间管理:苗期或返青期追施氮肥150kg/hm2,在分蘖拔节期追施磷酸铵复合肥112.5kg/hm2在刈割或放牧后,再补施氮肥150kg/hm2和施磷酸铵复合肥112.5kg/hm2,苗期注意间苗,第一年出苗后注意松土、清除杂草。甘肃中部地区4~6月份较干旱无雨,苗期、分蘖拔节期注意结合追肥灌水。

所述播种的立地条件为:

一般耕作的农田土壤即可,耕作层含水量为35%~40%,地表温度≥15℃。

所述土壤质地为沙壤土。

本发明的中型狼尾草对水分和温度的要求很高,如果对土壤水分把握不准,会出现不出苗或死苗;对温度等播种时机把握不准,会出现不出苗或出苗率很低的情况。本发明采用的播种的温度条件和土壤水分合理、准确,解决了中型狼尾草存在的结实率低、出苗率低、繁殖困难等问题,大幅提高了出苗成活率,为该草种在我国西部地区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叙述:

实施例1

以15m2小区面积为例, 立地条件:一般耕作的农田土壤,土壤粒级0.6cm,耕作层含水量为40%,地表温度30℃

1.土壤与耕作

狼尾草种子小,发芽顶土能力弱,播前整地要精细,对前茬作物或草地进行耕翻、耙平。根据播种土壤PH值、水、肥条件确定施肥量,以有机肥30kg作底肥。

2.播种时间

根据甘肃兰州地区气候条件,在4月下旬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播种。

3.播种方式及播种量

人工刈割草地采用条播,每亩播种1.05g带刚毛种子。条播行距50cm,播种深度控制在2cm。

4.田间管理

苗期追施氮肥225g,在分蘖拔节期追施磷酸铵复合肥168.75g。以后在刈割后,再补施氮肥225g和磷酸铵复合肥168.75g。苗期注意间苗,第一年出苗后注意松土、清除杂草。甘肃中部地区4~6月份较干旱无雨,苗期、分蘖拔节期注意结合追肥灌水。抽穗初期刈割利用,10月底成熟期收种。

实施例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37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