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污染膜组件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23322.1 | 申请日: | 2011-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287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叶茂盛;马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茂盛 |
主分类号: | B01D63/08 | 分类号: | B01D63/08;B01D6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49 北京市通***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染 组件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膜过滤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抗污染膜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膜分离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用于水处理、食品工业、化工等领域的各种过滤系统。但过滤物质在膜内部和表面累积、压缩所造成的膜污染,会影响工艺稳定运行,增加膜的更换频率,桎梏膜过滤系统的更广泛应用。而有效的膜污染防治技术可以增加膜通量、降低能耗、增强系统稳定性、延长膜的使用寿命、降低运行成本。
在膜技术中应用中,平板膜是其中较为广泛的一种膜,目前减缓平板膜污染的主要手段是依靠曝气或射流技术产生的平行于膜面的剪切力来破坏由过滤物质在膜表面累积所形成的滤饼层,如在水处理领域中将平板膜应用于膜生物反应器对污水进行过滤,利用提高曝气强度和射流速度可以增强膜面剪切力,强化平板膜抗污染的效果。
但是并非曝气强度越大越好,曝气强度过大会破坏污泥絮体,使其粒径减小,并且可能破坏絮体中微生物、无机颗粒和胞外聚合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促使菌胶团解体释放胞外聚合物,增加上清液中溶解性有机物的浓度,加剧膜污染;并且强化曝气会显著增加平板膜过滤系统的能耗,提高运行成本,如处理规模为240m3/d的污水回用系统中,动力费用占运行费用的21%;为延缓膜污染,膜生物反应器工艺气水比通常在40∶1左右,曝气的能耗占动力费用的96%以上,因此需要在保证处理效果、减缓膜污染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控制曝气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污染膜组件,应用在膜过滤系统中具有良好的过滤效果,且在较低的曝气量下具有较好的抗污染性能,能够节省曝气能耗,降低运行成本。本发明还提供了该抗污染膜组件的使用方法。
为了实现以上的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污染膜组件,为平板膜组件,包括:框架和过滤膜,所述过滤膜为两片,分别覆在所述框架两侧,两片过滤膜之间形成液流通道,出水口位于框架一端;所述两片过滤膜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垂直于过滤膜的导电线圈管,所述过滤膜上与所述导电线圈管对应处设置贴片,所述贴片只有在导电线圈管通电后可被吸引。
作为优选,所述导电线圈管内穿有弹簧,所述弹簧的自然长度大于所述线圈体的长度。
作为优选,所述贴片为铁片。
一种抗污染膜组件,为平板膜组件,包括:框架、支撑滤板和过滤膜,所述过滤膜为两片,分别覆在所述框架两侧,两片过滤膜之间形成密封的液流通道,出水口位于框架一端,两片过滤膜朝向液流通道侧分别覆有所述支撑滤板,所述支撑滤板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两片支撑滤板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垂直于支撑滤板的导电线圈管,所述支撑滤板上与所述导电线圈管对应处只有在导电线圈管通电后具有磁性。
作为优选,所述导电线圈管内穿有弹簧,所述弹簧的自然长度大于所述线圈管的长度。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滤板为铁制网状板或塑料制网状板。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滤板为塑料制网状板时,支撑滤板上与所述线圈体对应处设置贴片,所述贴片只有在导电线圈管通电后可被吸引。
作为优选,所述贴片为铁片。
一种使用以上两种抗污染膜组件进行过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抗污染膜组件放入待过滤液体中进行过滤,同时将导电线圈管通电,然后断电,通电和断电交替进行。
作为优选,所述通电和断电交替的频率为50次/min-120次/min。
本发明提供的抗污染膜组件中设置有导电线圈,通电时能够产生磁性,对装有磁性贴片的过滤膜或支撑滤板产生吸引力,通过通断电的操作可以使得过滤膜不断抖动,将污染物抖落,使得滤饼不能在过滤膜上积累,从而减缓膜污染,延长膜使用寿命,且用电较少,能够节省曝气能耗,降低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抗污染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抗污染膜组件的侧剖图;
图3为图1中导电线圈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抗污染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抗污染膜组件的侧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发明权利要求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茂盛,未经叶茂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33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纳秒激光切割玻璃的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蛋壳质量改善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