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液两相一体化沼气发酵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123220.X | 申请日: | 2011-05-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124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2 |
| 发明(设计)人: | 刘庆玉;张良;李金洋;李轶;张敏;陈东雨;郭志富;牛卫生;赵玲;敖永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M1/107 | 分类号: | C12M1/107 |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1 | 代理人: | 张述学 |
| 地址: | 11086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两相 一体化 沼气 发酵 装置 | ||
技术领域
在此处键入技术领域描述段落。
背景技术
在此处键入技术领域描述段落。
背景技术
传统的沼气生产为固液混合发酵,在发酵产气过程中,秸秆类原料通过自身浮力,上浮聚集形成硬壳,不但使产气率下降,还导致堵塞不能排渣,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在发酵池内安装搅拌装置,这对密封性要求较高的结构要求,导致制造成本和运行成本提高。
发明内容
在此处键入技术领域描述段落。本发明涉及一种秸秆沼气发酵装置,特别是一种固液两相一体化沼气发酵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固液两相一体化沼气发酵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连续运行;利用液位升降实现自动破壳,固液两相分别发酵,降解充分;进料排渣方便;发酵原料和沼渣、沼液固液均能实现无动力两相分离;沼液循环利用减少排污负荷。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它包括加料槽、搅拌装置、泥浆泵、带保温层的发酵罐、气囊和集液槽,其特征是:在发酵罐内上部设置喷头,喷头通过加料管和阀门连接泥浆泵;在发酵罐内通过固相底板将空间分隔为固相发酵区与液相发酵区;在固相发酵区内设置双层破壳切割臂;在发酵罐内设置沼液、沼气连通管;在发酵罐壁上设置固液两相分离的排液阀;发酵罐底部通过管路和阀门连接集液槽,集液槽内设置筛板,集液槽通过管路和阀门连接加料槽。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连续运行;利用液位升降实现自动破壳,固液两相分别发酵,降解充分;进料排渣方便;发酵原料和沼渣、沼液固液均能实现无动力两相分离;沼液循环利用减少排污负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上下两层破壳切割臂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序号说明:泥浆泵1; 加料槽2;搅拌装置3;阀门4、5;加料管6;喷头7;气囊8;沼液、沼气连通管9;破壳切割臂10;发酵罐11;固相底板12;排液阀13;压力控制阀14;筛板15;集液槽16;排污阀17;视镜18。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具体结构如下:设置开放式加料槽2和集液槽16,在加料槽2中设置搅拌装置3和泥浆泵1。带保温层的柱型发酵罐11上端设置储气气囊8,在发酵罐11内上部设置喷头7,喷头7通过加料管6和阀门5连接泥浆泵1;在发酵罐11内通过固相底板12将空间分隔为上部的固相发酵区与下部的液相发酵区;在固相发酵区内设置双层破壳切割臂10;见图2,双层破壳切割臂10由“十”字形割板构成,上、下层破壳切割臂10错位45度安装。在发酵罐11内设置沼液、沼气连通管9;连通管9垂直固定穿过固相底板12,连通管9上端与喷头7平齐。在发酵罐壁上设置视镜18和固液两相分离的排液阀13;发酵罐11底部通过管路和阀门14连接集液槽16,集液槽16内设置筛板15,集液槽16通过管路和阀门4连接加料槽2。在集液槽16的底部设置排污阀17。
工作原理:将粉碎的秸秆与沼液加入到加料槽中2,开动搅拌装置3,待混合均匀后开启泥浆泵1,打开连通阀5,料液经由加料槽2、加料管6和喷头7进入到发酵罐上部,当液位高过沼液、沼气连通管9上端时,多余的料液通过连通管9溢流进入到发酵装置下部液相发酵区内,此时停止进料并关闭阀门5;待原料静置固液分层后,开启排液阀13,将液体导入到发酵装置下部后关闭排液阀13,固液两相分别发酵,固相发酵的沼气直接排入气囊8,液相发酵的沼气通过沼气、沼液连通管9进入到气囊8。随着进出料固相发酵区液位升降实现自动搅拌、破壳和连续发酵。
通过视镜18观测,当液相发酵区液位高于液位上限时开启阀门14,液位低于液位下限关闭阀门14,完成一次排料。排出的沼渣沼液液经筛板15,沼渣被拦截,(可通过人工或机械清除),液体渗滤进入到集液槽16中,沼液渗滤液中的污泥颗粒经重力沉降,在集液槽底部形成污泥层,可由排污阀17排放,清液通过阀门4进入到加料槽2中。开始新一轮循环,也可根据降解情况进行补料,直至固态秸秆降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农业大学,未经沈阳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32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菌性硅橡胶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支撑体和使用该支撑体的换向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