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闭路式测量磁头信噪比及媒介信噪比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123075.5 | 申请日: | 2011-05-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95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 发明(设计)人: | 梁钊明;李文杰;关韵妍;梁卓荣;丁菊仁;倪荣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科实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11B5/455 | 分类号: | G11B5/455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 |
| 地址: | 中国香港新界沙田香***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闭路 测量 磁头 比及 媒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记录装置例如磁盘驱动器的性能测试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闭路式测量磁头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及媒介(media)信噪比的方法。
背景技术
磁盘驱动单元是一种常见的信息记录装置,其通过使用磁性媒介来存储记录数据,并使用一位于所述磁性媒介上方的可移动读/写头来选择性地从所述磁性媒介上读取或向磁性媒介写入数据。
为了追求更精准的读写性能,磁盘驱动单元制造商一直致力于开发具有较高存储容量的磁盘装置,比如通过减少磁盘上的磁道宽度或磁道间距的方式增加磁道的密度,进而间接增加磁盘的存储容量。然而,随着磁道密度的增加,使用传统技术来实现更快更精确地将读写头定位于磁盘上期望的磁道上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磁盘驱动单元制造商通过一种有效利用的方法,即采用音圈马达(VCM,voice-coil motor)来提高读写头在高密度磁盘上位置控制的精度。参见图1,一种使用音圈马达的传统磁盘驱动单元典型地具有一个驱动臂104、一个连接到并安装在所述驱动臂104上的磁头折片组合106、悬置在所述磁头折片组合106上的磁盘101以及旋转所述磁盘101的主轴马达102。所述音圈马达以附图标记105表示并连接到所述驱动臂104上,以控制所述驱动臂104的运动,进而控制所述磁头折片组合106上的滑块103定位在所述磁盘101的表面的磁道上,最终使得所述滑块103内的读写头能从所述磁盘101上读取数据或者把数据写到所述磁盘101上。当前,隧道磁电阻(tunnel magneto resistive,TMR)传感器,一般称为TMR传感器,由于其具有能够以更大磁轨和线性密度从媒介(磁盘表面)上读取数据的能力,而成为主流的读传感器。
有各种各样的特有的测试用于测量磁盘驱动器的性能。其中,信噪比是一项用于测试磁盘驱动器的关键参数,因为其能够对误码率(bite error rate,BER)有较好的纠正。然而,由于磁盘驱动器的总信噪比通常具有读和写的影响,为了得到不同的读和写的影响来实现更好的特性测试,提出了另外两种信噪比,因此有:(Total_SNR)2=(Media_SNR)2+(Head_SNR)2。
具体地,对于具有记录媒介和用于从磁性媒介上读取或向磁性媒介写入数据的磁头的记录装置,总信噪比包括读和写的影响,其信号和噪声的测量都是在磁头具有一定动态飞行高度(dynamic fly height,DFH)地加载在媒介上的条件下,而磁头信噪比主要只包括读部分,即其信号的测量是在磁头加载后,噪声值的测量是在磁头移走后的情况下进行。媒介信噪比包括了写的影响以及媒介的转换关联,可以通过以下方程式计算:
在磁盘记驱动器中,磁盘上的磁记录媒介是粒状金属合金,例CoPt合金,媒介内禀噪声随着线性记录密度的增大而增大。由于记录的磁性转换的不规则而出现介质噪声,并且导致读回信号峰值的随机漂移。较高的媒介噪声导致较高的误码率,于是在磁盘驱动器中获得较高的面积密度,必须降低媒介内禀噪声,即提高记录媒介的信噪比。因此有必要为媒介信噪比的估算提供精确的磁头信噪比参数。
传统的用于测量磁头信噪比的方法是通过利用动态性能(dynamic performance,DP)信号,是在磁头没有加载的条件下测量噪声值,而磁头加载与移走的情况下,其控制动态飞行高度的动力都是存在的,因此,由于是在控制动态飞行高度的动力开启着且磁头从媒介上移走的测量条件,将会导致估小磁头信噪比的值,因为在测量噪声时的环境的温度比实际情况下高,导致噪声值偏高。
因此,急需提供一种闭路式方法来提高磁头信噪比的测量精度和媒介信噪比的测量精度。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科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新科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30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防洪堤”液体漏不进内膛的燃气灶
- 下一篇:同步控制消音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