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伏接线盒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21124.1 | 申请日: | 2011-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13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彭祁军;朱清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鑫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1/048 | 分类号: | H01L31/048;H01L23/367;H01R13/02;H01R4/48;H05K5/06;H05K7/20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 32228 | 代理人: | 聂汉钦 |
地址: | 3256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发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光伏接线盒。
背景技术
在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电连接技术中,通常采用太阳能光伏接线盒来实现光伏组件和逆变器之间的电连接。考虑到接线盒的应用场合通常是户外环境,因此防止雨水等介质渗入接线盒从而影响内部的电连接是接线盒设计中一个较为重要的考虑因素。在现有光伏接线盒的密封结构中,接线盒的上下盖通过卡口或紧固件连接,密封是通过上下盖内上下挤压橡胶密封圈进行密封的,安装不便,易脱落造成重大质量事故;也有通过内外挤压实现密封,但需要模具精度高,易造成侧向壳盖挤压形成应力变形,造成密封不良形成质量事故。
由于接线盒中的连接端子是连接元器件电池组件板汇流条的关键部件,因此要求连接端子具有安全可靠的连接性,有较强的夹持力和接触压力、较小的接触电阻、良好的抗腐蚀性和导电性。且随着太阳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光伏接线盒规格的技术要求也不断提高,接线盒的规格向小而薄的方向发展,这就使接线盒内部的空间越来越小,需要缩短连接端子的长度。现有的设计采用接触片和二极管或汇流条焊接而成,但是在焊接时容易出现虚焊或时间过长导致温度过高会将二极管烧坏,特别是在更换和维修维护二极管时极易烧坏,这对于在野外操作非常不便。
目前常用的光伏接线盒的盒盖和底座之间设置一个导电片安装腔,带有二极管的导电片就安装在导电片安装腔中。由于二级管在工作时会产生较高的温度,随着二级管温度的不断升高,二极管中的电阻将不断增大,导致二极管产生更多的热量,从而浪费更多的电力资源进入恶性循环。为了保证光伏接线盒具有更好的散热性,一般采用增大光伏接线盒中导电片安装腔体积的方法,从而增加了整个光伏接线盒的厚度和体积,更重要的是,采用这种方法难以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光伏接线盒的密封性能及连接端子的上述缺点,申请人经过研究改进,提供另一种光伏接线盒,其密封性能高,夹持力大,端子主体短,实现降热及快速传热,达到光伏接线盒的内部热平衡并保护二极管,减小接线盒体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光伏接线盒,包括底座、盒盖以及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置于盒盖周边的环形槽内,并受盒盖侧方的盖块包裹;所述底座的边缘和盒盖的环形槽相配合;所述底座两侧设置有外凸块,外凸块与底座的边缘通过斜边交替衔接;所述盒盖两侧设置有侧槽,侧槽与环形槽至少两面平面衔接;所述外凸块和侧槽相配合;
所述底座内安装有连接端子组件,包括端子主体,端子主体上装配有导线夹、汇流带夹及两个二极管夹,所述导线夹和两个二极管夹置于端子主体的一端,汇流带夹置于端子主体的另一端,且导线夹和汇流带夹分别置于端子主体的两个端头上,两个二极管夹并排安装在端子主体同一侧面且分别置于导线夹的两侧;还包括相互连接的支撑件和散热件,所述端子主体的端面插入支撑件两侧的槽中,且端子主体与支撑件铆接;
所述散热件之间通过导热绝缘物紧密相连;散热件上设置有二极管,所述散热件和二极管相互之间通过导热绝缘物紧密相连。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一)本发明将上下挤压和内外挤压结合,有上下挤压结构工艺简单密封牢靠的优点,也有内外挤压密封圈不易脱漏便于安装的优点。顶柱的设计有效提高了盒盖的抗变形能力,也有利密封性能提高。
(二)本发明通过创新的弹性夹子组成和布置方式,以达到增大夹持力,缩短端子主体、降低发热、减小接线盒体积的目的。
(三)本发明通过对二极管散热和中间端子散热,温度中间高两边低,实现二极管及接端子组降热及快速传热,达到光伏接线盒的内部热平衡并保护二极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盒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连接端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连接端子组件中端子主体、导线夹、二极管夹及汇流带夹的装配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连接端子组件中端子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连接端子组件中导线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连接端子组件中二极管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连接端子组件中汇流带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连接端子组件中支撑件和散热件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连接端子组件中支撑件和散热件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多个连接端子组件形成的连接端子组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鑫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鑫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11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显色指数白光LED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图像传感器及其形成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