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构建中医肾虚证艾滋病猴模型的方法及用途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120463.8 | 申请日: | 2011-05-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107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2 |
| 发明(设计)人: | 符林春;李茂清;胡英杰;何金洋;张苗苗;陈芝喜;刘政;胡董仁;陈津岩;董伯振;周红燕;李志强;刘抗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中医药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K36/708 | 分类号: | A61K36/708;A61K31/573;A61K31/475;A61K49/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刘媖 |
| 地址: | 510405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构建 中医 肾虚 艾滋病 模型 方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构建中医模型的方法及用途,具体涉及一种构建中医肾虚证艾滋病模型的方法及用途。
背景技术
目前艾滋病的治疗主要是应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RRT)治疗、免疫治疗、生物治疗、疫苗、中医药治疗等。其中,中医临床治疗具有辨证论治的特点,可根据患者的自身体质特征和症状表现采用个体化治疗,且中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延长患者带毒生存时间,毒副作用少,依从性好。中医药特别是在感染HIV病毒后的无症状期发挥积极的治疗作用。近几年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实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通过体外抑制HIV病毒细胞培养、药物筛选和动物实验发现了多种具有抑制艾滋病病毒作用的中药,临床试验研究也证实了中药在稳定和提高免疫功能、消除和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中医药通过多环节、多靶点的调节,从多个途径介入,通过影响病毒——宿主网络,改变疾病的病理状态或推迟疾病的进程,在临床治疗中更强调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期的改善,与西医药着重于抑制病毒有着较大的区别,因此,作为病因病机基础研究和评价标准的动物模型应该有别于西医药研究所采纳的动物模型。
然而,目前尚未建立适合中医药筛选抗艾滋病的动物模型,给中医药的筛选工作带来了困难。艾滋病中医动物模型应能够和艾滋病的病因、病理变化相似;满足中医临床的症状模拟,评价指标特异性强、客观;模型应能够被药物反证。概括而言,应符合中医动物模型的基本要求。另外,该模型应该价操作简单、操作步骤和环节精炼,实验结果的重复性好。中医药艾滋病动物模型必须始终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体现中医特色。中医的证候是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的基础,因此,动物模型应该符合中医的证和病机变化。
目前,中医艾滋病证候的研究已进行了多年,形成了多种学说,基本认为艾滋病的证候以复合证、虚实夹杂为特点,具有复杂的病机,体现了多样性的特点。我们长期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认为,AIDS病因病机为:HIV侵入人体,首先损伤脾脏,致脾气亏虚,进而损及肾脏和其他三脏,终至五脏气血阴阳俱虚,并伴有气滞血瘀,或痰饮水湿,或风寒火热等邪毒为其基本病机的疾病。
艾滋病复杂的临床症状表现,说明除了HIV病毒之外,其他的因素也参与了证候的形成。利用当前成熟的技术,在动物身上复制能够和临床证候更为相似的动物模型,能够更好地模拟临床表现,提供与临床“证”相似的模型,丰富艾滋病的中医动物模型库,切中中医动物模型中“辨证”的要求。由于临床上艾滋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症状、证型存在随时空变化而改变的性质,提示某种因素复制的艾滋病动物模型在不同的时期,其所表现的证可能是不同的,这种证的变化尽量拟合临床证的变化。除了客观的症状指标外,应选择科学、准确、量化的指标衡量证候,并应注意这些指标应该有较强的特异性。药物反证(以下简称反证) ,又称以药测证也是衡量模型是否成功的有效手段。当建立稳定的动物模型后,再用该模型相对应的基本方药进行观察治疗,如果治疗能改善或消除模型的症状和检测指标,则佐证了此模型成立,否则,不成立。
综上所述,中医艾滋病动物模型应在满足模拟艾滋病病因、病理的基础上,应能体现中医证的特色,满足中医学的发病学原理,模型的症状、客观指标和药物反证比较一致,与中医理论较为吻合。该模型的建立将有利于揭示艾滋病“证”的实质,验证并探讨中医中药的疗效和机理,促进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理论研究。
猴艾滋病病毒SIV属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亚科病毒, SIV 病毒株于1985年首先从恒河猴中成功地分离。SIV引起的症状和人AIDS明显相似,第一阶段为感染后第1~3周,其间会出现一个病毒复制的高峰,常表现在血浆中的P27核心蛋白大量增值,有明显的病毒血症,表现为发热、皮疹、腹泻和外周浅表淋巴结肿大等,类似于人感染的临床症状。第二阶段为持续无临床症状期。该期时间长短不一,短的仅为2个月,长的可达几年。其表现为P27核心蛋白水平下降而相应的抗体出现。第三阶段为AIDS期,猴外周血中CD4 细胞逐渐下降,血浆病毒水平回升,并伴有体重下降、全身衰竭和机会感染(主要表现为顽固的腹泻和肺炎) 。约有20%~30%的感染猴因缺乏有效的免疫应答而死亡。SIV在基因方面和人类有70%的类似度,是研究艾滋病的最佳动物模型。SIV和HIV同属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亚科病毒, SIV与CD4受体和辅助受体CCR5, CXCR4密切相关,并可使猴子致病,还可以通过母猴喂养小猴传播。SIV猴模型作为AIDS模型,得到了越来越多人认可。国内外艾滋病实验大多数都是应用SIV猴模型,作为AIDS发病机理、药物治疗、疫苗研制的技术平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未经广州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04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