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阻燃聚氨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119867.5 | 申请日: | 2011-05-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297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 发明(设计)人: | 徐玉华;林建新;顾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科金龙化工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75/08 | 分类号: | C08L75/08;C08L83/04;C08K3/32;C08K5/3492;C08K3/04;C08K3/34;C08G18/46;C08G18/50;C08G18/44;C08G18/48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杜军 |
| 地址: | 22541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燃 聚氨酯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阻燃聚氨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复合材料为80~99.5wt%的阻燃聚氨酯与0.5~20 wt%的共混型阻燃剂构成的混合体系;
所述的共混型阻燃剂为聚磷酸铵、三聚氰胺、三聚氰胺氰尿酸盐、聚硅氧烷、石墨烯、碳纳米管、高岭土、蒙脱土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所述的阻燃聚氨酯为聚碳酸酯单元、聚醚单元、异氰酸酯单元组成的无规共聚物,其中
聚碳酸酯单元的结构式为: ,m=10~100
聚醚单元的结构式为:,n=10~50
异氰酸酯单元的结构式为:
R和Rˊ为具有1~18个碳原子的烃基,M和Mˊ为阻燃剂基团,
R为、、 中的一种或多种。
2.一种阻燃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如下步骤制备阻燃多元醇:
①将反应物A与共聚型阻燃剂按照摩尔比1:0.25~1混合加入反应釜内,再将NaOH水溶液加入反应釜内,升温至50~150℃,于100~300KPa下搅拌反应1~10小时,将反应产物水洗、过滤、干燥,得到一级粗产物;所述的反应物A为氯丙烯或丙烯醇;
加入的NaOH水溶液的浓度为10~40 wt%,NaOH水溶液所含NaOH与阻燃剂的摩尔比为1:0.2~1;
②将一级粗产物和双氧水按照摩尔比1:1~10混合加入反应釜内,在0~100℃、100~200KPa下搅拌反应1~10小时,将反应产物水洗、过滤、干燥,得到二级粗产物;
③将反应物B和双金属催化剂在高压反应釜内混合均匀,高压反应釜抽真空后充入CO2至0.1~1MPa,在40~100℃下搅拌反应6~24小时,得到阻燃多元醇;
加入的双金属催化剂的质量为加入的二级粗产物质量的0.01~1%;
所述的反应物B为二级粗产物或二级粗产物与环氧丙烷质量比1:0.2~1的混合物;
步骤(2).将阻燃多元醇与共混型阻燃剂按照质量比1:0.005~0.25混合均匀,形成混合体系;
步骤(3).将多异氰酸酯加入混合体系中,在0~100℃、3~300KPa下搅拌反应1~6小时,得到阻燃聚氨酯复合材料;加入的多异氰酸酯与混合体系中阻燃多元醇的质量比为1:1~1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聚氨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M和Mˊ为以下基团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其中R1、R3为氢原子或者1~18个碳原子的烷烃、R2为1~6个碳原子的烷烃。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阻燃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共聚型阻燃剂为以下物质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R1、R3为氢原子或者1~18个碳原子的烷烃、R2为1~6个碳原子的烷烃。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阻燃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双金属催化剂为分子筛、二氧化硅、活性炭、石墨、碳纳米管、或聚合物表面镀有双金属的催化剂;所述的双金属为任意两种Ni、Cu、Pd、Pt、Cu、Ni、Zn、Al的单质、氧化物或者卤化物。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阻燃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合物为聚乙烯吡咯烷酮、碳纤维、聚乙炔、聚噻吩、聚吡咯、聚苯胺、聚苯撑、聚苯撑乙烯、聚双炔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阻燃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共混型阻燃剂为聚磷酸铵、三聚氰胺、三聚氰胺氰尿酸盐、聚硅氧烷、石墨烯、碳纳米管、高岭土、蒙脱土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阻燃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多异氰酸酯为赖氨酸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科金龙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科金龙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1986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