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稠油生产道路石油沥青的装置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19790.1 | 申请日: | 201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6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相养冬;常忠伟;黄鹤;孙绘宏;刘海澄;邱柏;王磊;陈庆华;边江;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55/04 | 分类号: | C10G5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刘映东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稠油 生产 道路 石油 沥青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炼制加工工艺,特别涉及一种超稠油生产道路石油沥青的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加工原料中稠油的比例逐年提高,道路石油沥青市场上重交沥青的需求量以及产品价格也不断攀升。因此,为了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应大力开发稠油生产道路石油沥青工艺。
目前,生产道路石油沥青常采用蒸馏法。石油加工原料通过常减压蒸馏装置,直接从减压塔底抽出道路石油沥青。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减压蒸馏装置不能以超稠原油为原料直接生产出性能良好的重交沥青。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超稠油生产道路石油沥青的装置及方法,通过将减粘与减压蒸馏进行工艺组合,采用合理的加热温度,实现超稠油减粘并生产出性能良好的重交沥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超稠油生产道路石油沥青的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一端与原料泵连接,另一端与闪蒸塔连接,所述闪蒸塔塔底与闪底泵连接,所述闪底泵与第二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与加热炉连接,所述加热炉与反应塔底部连接,所述反应塔顶部与分馏塔连接,所述分馏塔底部与塔底泵连接,所述塔底泵与所述加热炉连接,所述加热炉与减压塔连接,所述减压塔与渣油泵连接。
具体地,所述反应塔包括串联的第一反应塔和第二反应塔,所述加热炉与所述第一反应塔底部连接,所述第二反应塔顶部与所述分馏塔连接。
具体地,所述加热炉包括第一加热炉和第二加热炉,所述第一加热炉与所述第二加热炉并联,并且均与所述第一反应塔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技术方案是:
将温度为85-95℃的超稠油通过原料泵送至第一换热器内换热至温度为187℃后送入闪蒸塔,得闪底油;
所述闪底油由闪底泵送至第二换热器换热至温度为251℃送入加热炉加热,加热至376-390℃后送至反应塔进行减粘裂化反应,反应90-120分钟后得反应产物,所述反应产物进入分馏塔,分馏后得分馏塔底油;
所述分馏塔底油由塔底泵送至所述加热炉加热至340-350℃后送至减压塔;
所述减压塔底的减压渣油由渣油泵送出即得道路石油沥青。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减粘与减压蒸馏工艺组合采用优化的加热温度,实现超稠油减粘并生产出性能良好的重交沥青,每吨原料增创经济效益近千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供的超稠油生产道路石油沥青装置示意图。
图中:
1、原料泵,2、第一换热器,3、闪底泵,4、第二换热器,5、第一加热炉,6、第二加热炉,7、塔底泵,8、渣油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超稠油生产道路石油沥青的装置,包括原料泵1、第一换热器2、闪蒸塔、闪底泵3、第二换热器4、加热炉、反应塔、分馏塔、塔底泵7、减压塔及渣油泵8。第一换热器2的一端与原料泵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闪蒸塔连接,所述闪蒸塔塔底与闪底泵3连接,闪底泵3与第二换热器4连接,第二换热器4与所述加热炉连接,所述加热炉与所述反应塔底部连接,所述反应塔顶部与所述分馏塔连接,所述分馏塔底部与塔底泵7连接,塔底泵7与所述加热炉连接,所述加热炉与减压塔连接,所述减压塔与油渣泵8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稠油生产道路石油沥青的装置,通过将减粘与减压蒸馏组合,实现超稠油减粘并生产出性能较好的重交沥青,每吨原料增创经济效益近千元。
参见图1,为了满足不同的处理量,保证不同的原料均能充分进行减粘裂化反应,所述反应塔包括串联的第一反应塔和第二反应塔,所述加热炉与所述第一反应塔底部连接,所述第二反应塔顶部与所述分馏塔连接。两座反应塔可以根据加工需要停用一台。
所述加热炉包括第一加热炉5和第二加热炉6,所述第一加热炉与所述第二加热炉并联,并且均与所述第一反应塔连接,所述分馏塔底部与所述第一加热炉连接,所述第一加热炉与所述减压塔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197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装配式内约束钢管防屈曲支撑构件
- 下一篇:塑料瓶除标签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