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化落料节能气化炉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19101.7 | 申请日: | 201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60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龚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龚泽 |
主分类号: | C10J3/20 | 分类号: | C10J3/20;C10J3/84;C10J3/30;C10J3/7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54105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化 节能 气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化落料节能气化炉,尤其涉及一种民用气化炉
背景技术
目前,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许多家庭仍然在使用直接燃烧炭或柴草的传统炉灶,其燃烧方式比较原始;不仅热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成本高,而且所产生的烟尘还会造成大气环境污染;为此,许多地方政府正在大力提倡使用以柴草,秸秆,木屑,锯末等废弃物为燃料的气化炉。然而,由于现在柴草气化炉的炉膛为单层固定式结构,然料在中部燃烧后常常阻塞在炉膛中而不能自动卸料,需要揭开顶盖用木棒等工具捅料,因此存在烟尘大,产气率低,燃料耗费量大,燃烧时间短,使用不方便等缺陷。另外,由于结构不合理,清渣时污染极大,燃气中的杂质常常堵塞管道,清理疏通十分麻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产气率高,卸料方便,清渣方便、产气时间长、结构简单的自动化落料节能气化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炉体,通过导气管与该炉体连接的顶部设有出气管的过滤器,以及通过进风管与螺旋式进风燃烧头下方连接的风机;活动设置在该炉身中的动料环与动料环上的三角形状动料盒以及连接在动料环上转动手柄构成,在炉身的底部设有点火口及清渣口;燃烧装置为螺旋式进风燃烧头,其特征是螺旋式进风可使燃烧时分层向上燃烧,减小燃烧时炉火烧到炉底,提高气化效率,以达到节能效果。
本发明由于在传统气化炉的基础上,简化了炉内结构,增加了由固定在动料环上的五个三角形状的动料盒以及配合使用停用进风口(清渣口),当炉内燃料燃空时,只需摆动手柄,带动动料盒左右转动,使燃料自动下落,解决了传统气化炉需要手动揭开炉盖捅料的难题,避免烟气及焦油蒸气的外泄,提高了气化效率,增长了燃烧时间。同时,打开炉底的停用进风口(清渣口)时,停用时有空气进入炉内,使炉内保持火种,当再次使用时只要打开风机吹风就能继续使用,节省点火环节,提高使用方便程度。同时,简化了制作工艺,降低了成本。使其产品广泛用于农村家庭生活及城镇中小型餐馆的炊事、取暖、煮牲口熟食等,点火口和清渣口设有密封盖子,所以有很好的气密性。
有益效果
能够解决燃料不充分燃烧产生燃烧不纯的问题,气化炉内部燃料燃烧时,鼓风机送风通过与之相连接的螺旋式进风燃烧头,将空气均匀的分配到气化炉底部,使燃料充分燃烧,消除结块现象。燃烧时产生出大量的甲烷、氢气、一氧化碳、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当二氧化碳与高温的碳化层相接触时,二氧化碳将会被还原成一氧化碳,当动料环转动,使燃料下落消除烧空位,从而连续不断的产生出更多的可燃气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A-A点的剖面图
图中:密封顶盖(1);炉体(2);转动轴盖板(3);转动轴(4);摇柄(5);点火口(6);螺旋式进风燃烧头(7);清渣口或停用进风口(8);风机(9);进风管(10);炉底(11);导向固定环(12);动料环(13);动料盒(14);过滤器(15);出气管(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
由密封顶盖(1)处加入燃料,经点火口(6)点烧螺旋式进风燃烧头(7),风机(9)通过与燃烧头相连接的进风管(10)送风助燃,摆动摇柄(5)使与其相连接的动料环(13)上的动料盒(14)转动自动下料。导向固定环(12)保持动料环的运动轨迹。产生的气体通过出气管(16)经过滤器(15)使用,最后使用在炉底(11)的清渣口(8)排出渣灰。
以上所述的本发明的内容,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要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龚泽,未经龚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191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话音输入的处理
- 下一篇:一种制备食品级叶黄素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