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光导纤维聚焦的活检钳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17043.4 | 申请日: | 201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28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潘文胜;王宝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文胜 |
主分类号: | A61B10/06 | 分类号: | A61B10/06;F21V13/00;F21W13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9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光导纤维 聚焦 活检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检钳,尤其是一种利用光导纤维聚焦的活检钳。
二、背景技术
内窥镜主要用作患者体内的间接观察检查,当对于可疑部分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认时往往需要用活检钳从内窥镜管道进入患者腔体内取下该部位少量的活体组织作病理切片检查。
现有技术中,医用钢质活检钳在检查取活钳时,由于是外部辅助灯光照射,无法清楚病灶的确切位置,容易造成取样失误,进而造成医生误诊。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上述现有活检钳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光导纤维聚焦的活检钳,使其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可靠、活动灵活及手术效果好等特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如下方案实现的:一种利用光导纤维聚焦的活检钳,其包括钳夹、钳夹固定座、弹簧外管、树脂导管、操作手柄及操作控制装置,其特点是:它还包括由光导纤维、聚光镜、光源、电池及开关组成的照明系统;所述钳夹由两个对应可开合的子弹头状的中空结构钳头构成,并通过树脂导管内的一根钳夹连动管的前后移动实现开合;所述操作手柄的柄杆为一端密封,一端打通的中空结构,其内腔内有固定光导纤维的中心有通孔的固定柱,所述光导纤维一端位于聚光镜的聚焦点,另一端穿过钳夹连动管后进入钳头内;在柄杆上还开有移动槽,在柄杆上装有移动控制环能沿移动槽前后移动,并带动钳夹连动管也前后移动;所述操作控制装置即钳夹控制装置,其由钳夹连动管、两根连动钢丝、活环、扇片及移动控制环组成。
上述钳夹下端连接两片扇片,扇片中部有孔与钳夹固定座上的轴配合,扇片下端有小孔,连动钢丝通过此小孔与扇片连接;两根连动钢丝中部穿过活环,另一端连接钳夹连动管头部,钳夹连动管尾部与移动控制环前侧面固定,使移动控制环在操作手柄上前后移动时能带动钳夹连动管也前后移动。
上述移动控制环装在操作手柄外围,并通过移动槽作前后移动,移动控制环的前后移动带动钳夹连动管也前后移动,进而带动由扇片、活环及连动钢丝构成的机构,使连动钢丝两端张开或收拢,这样钳夹就能实现开合动作,达到取样的目的。
上述开关在操作手柄上指环前方,其与电池电性连接,并控制电池工作;电池装在操作手柄的柄杆尾部内,电池为装在它前方的光源提供电源使光源发光,并通过装在光源前方的聚光镜聚焦在光导纤维上,由光导纤维将光传输到钳夹上,照亮病灶,使医生能清晰地看见病灶,确保取样准确、无误。
上述树脂导管尾部外围有加强套管,加强套管外还有固定套筒与操作手柄连接。
本发明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1)使用此利用光导纤维聚焦的活检钳时,当其进入肠道内部时,通过照明系统可以清晰地看见病灶,确保取样准确、无误,而且不易伤到其他器官,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很好地达到手术的效果;2)利用聚光镜及光导纤维聚焦,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3)照度稳定,无发热现象,能准确判断,使用安全可靠,大大提高活检钳的准确率和方便性。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利用光导纤维聚焦的活检钳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利用光导纤维聚焦的活检钳的主视图;
图3是图1中节点I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的A-A剖视图;
图5是图2中的B-B剖视图;
图6是图5中节点II的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中钳夹部分的立体结构图;。
对各幅附图中的标号说明如下:
1-钳夹;1a-气孔;2-钳夹固定座;2a-轴;3-弹簧外管;4-加强套管;5-固定套筒;6-光导纤维;7-移动槽;8-移动控制环;9-操作手柄;9a-指环;10-开关;11-固定柱;12-聚光镜;13-光源;14-电池;15-连动钢丝;16-扇片;17-活环;18-钳夹连动管;19-树脂导管。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利用光导纤维聚焦的活检钳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描述。
如图1、2、5所示,一种利用光导纤维聚焦的活检钳,其包括钳夹1、钳夹固定座2、弹簧外管3、树脂导管19、操作手柄9、操作控制装置及由光导纤维6、聚光镜12、光源13、电池14及开关10组成的照明系统。
如图3、6、7所示,钳夹1由两个对应可开合的子弹头状的中空结构钳头构成,在钳头上有气孔1a;钳夹1下端连接两片扇片16,扇片16中部有孔穿过钳夹固定座2上的轴2a与其配合,扇片16下端有小孔,连动钢丝15通过此小孔与扇片16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文胜,未经潘文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170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质气传输管道防止焦油凝聚的结构
- 下一篇:一种加热炉新型扭曲片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