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水泥稳定碎石的水泥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116557.8 | 申请日: | 2011-05-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3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 发明(设计)人: | 姚月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江市明港道桥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28/14 | 分类号: | C04B28/14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汪青 |
| 地址: | 21523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水泥 稳定 碎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缓凝性能的水泥。
背景技术
水泥稳定碎石是以级配碎石作骨料,采用一定数量的胶凝材料和足够的灰浆体积填充骨料的空隙,按嵌挤原理摊铺压实。其压实度接近于密实度,强度主要靠碎石间的嵌挤锁结原理,同时有足够的灰浆体积来填充骨料的空隙。它的初期强度高,并且强度随龄期而增加很快结成板体,因而具有较高的强度,抗渗度和抗冻性较好,广泛用于高速公路和城市主干道路面的建设。水泥稳定碎石对水泥的指标的要求尤其是缓凝性能。水泥稳定碎石均属中粒土,由于水稳中含有水泥等胶凝材料因而要求整个施工过程要在水泥终凝前完成,并且一次达到质量标准,否则不易修整。
现有的用于水泥稳定碎石的水泥,一般采用掺有一定量磷石膏的水泥,磷石膏是一种生产磷肥的废弃物,用磷石膏作为缓凝剂的优点是能延长水泥的凝结时间,也使得废弃物综合回用,但磷石膏中的P2O5对水泥的强度影响较大,熟料的利用率很低。例如,缓凝42.5水泥一般技术上要求初凝时间大于3小时,终凝时间大于6小时,3天强度大于18Mpa,28天强度大于42.5Mpa。要实现如此高的强度要求,用磷石膏生产缓凝水泥,熟料掺量按重量比必须达到80%—85%,导致生产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水泥,其缓凝性能好和生产成本低,适用于水泥稳定碎石。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水泥稳定碎石的水泥,其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经混合、研磨得到:熟料60~65份、水渣10~15份、粉煤灰5~10份、改性磷石膏5~8份、氟石膏2~4份、石灰石5~10份以及助磨剂0.1~0.2份,所述改性磷石膏由电炉矿渣、磷石膏及生石灰按一定的比例拌合而成,其中,以重量份计,电炉矿渣占改性磷石膏的10%~20%,磷石膏占改性磷石膏的60%~80%,生石灰占改性磷石膏的10%~20%。
优选地,所述的原料在研磨前的料粒度不超过35mm。所述的熟料的强度满足以下要求:3天的抗折强度大于6.0Mpa、抗压强度大于28.0Mpa,28天的抗折强度大于9.0Mpa、抗压强度大于58.0Mpa。
优选地,所述的水泥的比表面积为370m2/kg~390m2/kg,细度为0.08mm方孔筛筛余小于3%。
优选地,所述的水泥的强度等级为42.5级。
本发明所采用的各种原料物质除改性磷石膏外均是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可商购获得或按照常规技术制备得到。其中,熟料主要由CaO.SiO2 .Al2O3和Fe2O3及SO3组成;水渣是把热熔状态的高炉渣置于水中急速冷却得到;粉煤灰主要组成为氧化物,例如SiO2、Al2O3、FeO、Fe2O3、CaO、TiO2等;氟石膏是用硫酸与氟石制取氟化氢的副产品;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助磨剂呈液态,主要防止物料细磨中粒子团聚,改善物料流动性,从而提高细磨效率,缩短研磨时间。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对已有水泥配方的改进,本发明在延长了水泥的凝结时间的同时,降低磷石膏中P2O5对水泥的强度影响,只需较少的孰料的掺量,即可达到所需的指标,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按照本实施例的用于水泥稳定碎石的水泥强度为42.5级,其原料配方如下:熟料60份、水渣12份、粉煤灰8份、改性磷石膏7份、氟石膏3份、石灰石10份、助磨剂0.15份。其中:
作为原料的熟料的强度满足如下要求:3天的抗折强度大于6.0Mpa、抗压强度大于28.0Mpa,28天的抗折强度大于9.0Mpa、抗压强度大于58.0Mpa。
改性磷石膏由电炉矿渣10%、磷石膏80%及生石灰10%混合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江市明港道桥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吴江市明港道桥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165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