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保型自动调湿/除甲醛/抗菌/阻燃硅藻饰泥粉剂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116274.3 申请日: 2011-05-06
公开(公告)号: CN102249638A 公开(公告)日: 2011-11-23
发明(设计)人: 王振山;王博通 申请(专利权)人: 王振山
主分类号: C04B28/30 分类号: C04B28/30;C04B14/10
代理公司: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107 代理人: 郭元艺
地址: 163000 黑龙江省大庆*** 国省代码: 黑龙江;2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环保 自动 甲醛 抗菌 阻燃 硅藻 粉剂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环保节能建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性以硅藻土为主复配多功能组分的办公及家庭居室内墙装饰用的环保型自动调湿/除甲醛/抗菌/阻燃硅藻饰泥粉剂。

背景技术

硅藻土来自几百万年前的海洋沉积,,由古代硅藻遗体组成,其化学成份主要是SiO2,含有少量的Al2O3、Fe2O3、CaO、MgO、K2O、Na2O、P2O5和有机质。SiO2通常占80%以上,最高可达94%。优质硅藻土的氧化铁含量一般为1~1.5%,氧化铝含量为3~6%。硅藻土的矿物成份主要是蛋白石及其变种,其次是粘土矿物-水云母、高岭石和矿物碎屑。矿物碎屑有云母及有机质。

在电子显微镜下,硅藻呈多孔结构,无数微小的孔隙及材料性质具有独特的物理吸附功能和清除甲醛的化学效应。对于日益进入相对封闭的楼房居室的人们,对于社会上不断增多的因室内装修材料带来的污染而致病的人们,盼望有一种降低污染的生态装饰材料,于是以硅藻土为主要成分的内墙装饰性材料问世了,但由于人们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随着硅藻土为主要成分的内墙装饰材料的走来,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诸如有的产品强度差,不能循环使用;有的使用树脂类粘结剂,堵塞了硅藻土的微小细孔,分解甲醛能力下降;吸水率低,功能单一;有的厂家将稀缺的工业原料,用于家庭装修材料中;还有的产品自身没有抗菌功能,造成室内二次污染;还有的质量低等,使人们付出了昂贵的学费。

目前,综合国内外内墙装饰用的硅藻土类材料等产品大概有三类:

从产品内的胶凝材料看:①采用水泥基的;②采用胶粘剂(树脂类)黏结的。③大量采用工业石膏及其它无机矿物的。

从产品复合材料的性质看:①单一采用硅藻土的;②多添加惰性矿物填料,少用硅藻土的;③图省事,大量添加高分子聚合物的。

从产品的功能效果上看:由于过于强调和依赖硅藻土单一的性能,虽大量采用硅藻土精土,但不注意与各功能矿物有机复合,吸附分解甲醛、有害气味效果不明显。有的还大量复配高岭土、云母类的矿物粉,其实硅藻土的伴生矿中就含有大量的高岭石及云母粘土矿,对硅藻土类的装饰性材料成型及功能性叠加非常有利。

以上这些产品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点:

1、硅藻土本身不具备成泥的胶凝性,为了提高其粘结及强度,有的采用水泥基作为胶凝材料,硅藻土不但无法循环使用,而且限制了硅藻土的吸附功能,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吸水率下降。

2、有的使用树脂类粘结剂,堵塞了硅藻土的微小细孔,分解甲醛能力下降;同时大量采用高分子胶粘剂的难免将苯、氨、甲醛等带入室内。

3、硅藻土主要成分是蛋白石,与其他建筑材料一样,有各种霉菌的侵蚀与污染,不采取措施,也可将其带入装修的居室内。

4、单一利用硅藻土。自然界有许多具备优异功能的矿物外加剂,可以与硅藻土协同使用,使硅藻饰泥的功能更加完善,但不合理的添加惰性矿物填料,不仅破坏强度,还可能将重金属带入硅藻土类装饰性材料中。

5、大量有机高分子聚合物的加入,不利于阻燃。

6、批刮性不好。由于各组分比例不合理,有的硅藻土类装饰性材料速凝,有的缺乏塑性,难以加工成型。

7、造价高,不合理使用造成材料浪费。硅藻土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滥用将缩短硅藻土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我国硅藻土资源虽然储量丰富,分布广泛,但优质土较少,能直接使用于工业品的硅藻土只有少数矿区,相当一部分需要进口,但不少高品位硅藻土过去用到建筑材料上,为拓宽应用领域,提高产品档次,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将低品位硅藻土合理级配,对硅藻粘土及尾矿粉加以提纯应用,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使硅藻矿产增值。

表1硅藻土产品结构用途对比

从表1可以看出,国内硅藻土主要用于低附加值的建材领域,而国外主要用于作过滤材料。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及资源有限的局面,用于建材领域的硅藻土必将面临资源紧缺,但对环保型内墙装饰性材料的强大市场需求,却不会萎缩,硅藻土类装饰性材料必然向着既减少硅藻土精土的用量,又不会降低甚至提高硅藻土类内墙装饰性材料的环保功能发展。本发明就是针对这一要求而研发成功的。

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振山,未经王振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162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