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计算占用TD网络时间和非占用TD网络时间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115998.6 | 申请日: | 2011-05-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61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 发明(设计)人: | 李重戬;李铁钧;李荣国;王叶青;苏晓勃;孙军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上海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24/00 | 分类号: | H04W24/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恒律师事务所 11306 | 代理人: | 陆鑫;高雪琴 |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计算 占用 td 网络 时间 方法 | ||
1.一种计算占用TD网络时间和非占用TD网络时间的方法,包括:
确定由核心网CN连续下发的第一次Common ID时刻T1和第二次Common ID时刻T2;
在T2-T1小于或等于预定周期性位置更新定时器T3212时,进行以下步骤:
当T1对应UE关机事件,T2对应UE开机事件时,所述非占用TD网络时间为T2-T1,
当T1对应成功通信事件,T2对应的事件是切向GSM网络时,所述占用TD网络时间为T2-T1,
当T1对应成功通信事件,但是T1对应的事件不是切向GSM网络,T2对应的事件不是切向GSM网络时,所述非占用TD网络时间为(T2-T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还包括:
确定位于T1和T2之间的中间时刻T1’;
当T1对应成功通信事件,T1’对应从TD网络切向GSM网络的事件,T2对应从GSM网络回TD网络的事件时,所述非占用TD网络时间为T2-T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T1、T2、和T1’存储在网络侧的呼叫日志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成功通信事件是位置更新、语音呼叫、数据业务呼叫、短信收发中的一种。
5.一种计算占用TD网络时间和非占用TD网络时间的方法,包括:
确定由核心网连续下发的第一次Common ID时刻T1、第二次CommonID时刻T2、以及位于T1和T2之间的中间时刻T2’;
在T2-T1大于预定周期T3212,且T2-T2’大于预定周期T3212时,进行以下步骤:
当T1对应UE关机事件,T2对应UE开机事件时,所述非占用TD网络时间为T2-T1,
当T1对应成功通信事件,T1对应的事件是切向GSM网络,T2对应的事件是从GSM网络切TD网络时,所述占用非TD网络时间为T2-T1,
当T1对应成功通信事件,T2对应的事件也为成功通信事件,且进行位置更新之前的位置区码LAC属于其他厂家区域时,所述占用TD网络时间为T2-T1。
当T1对应成功通信事件,T1对应的事件不是切向GSM网络,T2对应的事件是从GSM网络回TD网络时,所述占用TD网络时间为T3212/2,
当T1对应成功通信事件,T1对应的事件不是切向GSM网络,T2对应的事件不是从GSM网络回TD网络,且进行位置更新之前的位置区码LAC属于其他厂家区域时,所述占用TD网络时间为(T2-T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还包括:
当T2-T2’大于预定周期T3212时,并进行以下步骤:
当T1对应UE关机事件,T2对应UE开机事件时,所述非占用TD网络时间为T2-T1;
当T1对应成功通信事件,T2对应的事件是2/3G互操作时,所述非占用TD网络时间为T3212/2;
当T1对应成功通信事件,T2对应的事件不是切向GSM网络时,所述非占用TD网络时间为(T2-T1)/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还包括:
当T1对应成功通信事件,T2对应为成功的通信事件,且进行位置更新之前的位置区码LAC不属于其他厂家区域时,将此事件记为异常。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还包括:
当T1对应成功通信事件,T1对应的事件不是切向GSM网络,T2对应的事件不是从GSM网络回TD网络,且进行位置更新之前的位置区码LAC不属于其他厂家区域时,将此事件记为异常。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T1、T2、和T2’存储在网络侧的呼叫日志中。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成功通信事件是位置更新、语音呼叫、数据业务呼叫、短信收发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上海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上海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1599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对线器
- 下一篇:基于探针自动测量气流压力和速度的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