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松材线虫体壁表被层或SC在防护紫外辐射产品中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15428.7 | 申请日: | 2011-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13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赵博光;李荣贵;郭道森;刘秀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M15/15 | 分类号: | D06M15/15;D06M15/03;A61K8/98;A61Q17/04 |
代理公司: | 泰州地益专利事务所 32108 | 代理人: | 王楚云 |
地址: | 21003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松材线虫 体壁 表被层 sc 防护 紫外 辐射 产品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松材线虫体壁表被层或其提取物SC(surface coat,以下简称SC)的用途,尤其是在防护紫外辐射产品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许多线虫的表皮被一层物质所覆盖,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是一层松软的包被即“a fuzzy coat”,fuzzy coating被早期的研究者命名为多糖-蛋白质复合物(细胞被膜糖萼)(glyco-calyx)。多糖-蛋白质复合物糖萼(glycocalyx)这个术语被用来描述大部分真核细胞表面的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区域。Wright(1987)没有将glycocalyx命名为细胞被膜糖萼,而是命名为‘surface coat’,因为Foley et al.(1986)发现其两者之间的生物行为并不相同。到目前为止线虫SC的化学性质了解很少,对其作用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寄主免疫方面,对其起源的研究更是存在许多的争议。
Surface coat(SC)是一层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多糖-蛋白质复合物,多存在于线虫体壁的表被层,可被提取、分离出来。线虫的SC是聚阴离子的(可能由于含有硫酸根或磷酸基),带有很强的负电荷,易与阳离子染剂如钌红和阳离子化铁蛋白相结合(Page et al,1992)。并且包含糖类蛋白或粘蛋白(Zuckerman et al,1987)。通过电子显微镜能够直接观察到SC,用背景染色法或者用钌红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染色后也能观察的到,这在对大多数线虫种类的实验中已经被验证(Alan et al,1991)。
在种间和在同一物种的不同生命阶段,SC在厚度上都有很大的变化。SC在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elegans)中有大约5nm厚,并在所有的生长阶段都可见(Zuckerman,1987),在犬弓首线虫(T. canis)中大约有10nm厚。在松材线虫(B xylophilus)体表的SC在松材线虫发育的不同阶段其碳水化合物和蛋白的成分会发生变化(Ryoji SHINYA et al,2009)。在线虫不间断合成的表皮组分中,SC是动态的(Page,1992),并且SC中的物质在环境或抗体刺激中易流失。
线虫的幼虫体内的两个主要腺体(食道腺和分泌腺)被认为是分泌SC中的粘蛋白的器官,Premachandran等认为线虫的排泄腺、侧器和尾感器能够分泌SC蛋白(Premachandran,1988;Politz,1992)。犬弓首线虫(T.canis)幼虫的SC在咽腺和排泄腺分泌合成,也通过口和排泄孔流失。分泌腺又被称为排泄细胞,在分泌孔通过管口直接与角质层相连。从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incognita)成虫的排泄腺上提取的特异性互补脱氧核糖核酸(cDNA)经编码粘液样蛋白,发现有可能是SC的一部分。排泄系统与其它分泌器官的分泌物构成了SC的组分,包含蛋白,脂类和碳水化合物,它们作为单独的组分或作为糖蛋白,糖脂或脂蛋白复合物存在。
对于自由生活线虫来说,SC的作用主要是润滑作用,以及保护其免受磨损、失水和掠夺(Blaxer,1992)。对于动物线虫来说,SC已经进化了一些其他的功能,比如和寄主免疫防卫相互作用的功能(Cookson,1992)。SC是所有寄生类线虫和自由生活的线虫生物体的共同特征(Premachandran,1988)。当寄生类线虫被寄主粒细胞或抗体束缚时,SC会自由脱落,所以其在线虫逃避寄主的免疫中起了主要作用。因此这种非常直接的对寄主的免疫逃避可能是一种简单的对寄生生活的适应。
秀丽隐杆线虫(C. elegans)的野生品种的表皮角质层只结合了很少的外源凝集素(雄虫尾部结合了数量不多的麦胚凝集素WGA和大豆凝集素SBA),在雌雄同体的线虫阴门处也很少(McClure,1982)。一些食线虫真菌的附着孢子只能在线虫的感觉器官的孔口和阴道中被发现(Johnssone,1994)。这种限制性反映了线虫可以通过降低表皮的信息含量而获得一种相对成功的生存策略,同时表现了线虫在生物化学上的对食肉动物和寄生动物的感觉器官或粘着产物的相对隐形。动物寄生类线虫SC的有效脱落被认为是一种适应性的防御措施以抵制免疫系统的攻击(Blaxer,1992)。自由生活的线虫种类为了避免被粘着和真菌细菌孢子的攻击,也会有相同的反应。可有可无的SC会连带着附着的分子(细胞,粘着物)脱落,并充当酶的效应机制的场所。接着,脱落的物质可能充当诱饵把注意力从线虫体身上转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154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