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组份接缝膏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114895.8 | 申请日: | 2011-05-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6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 发明(设计)人: | 洪琼彬;洪恩兰;吴银虾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东顺涂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J163/00 | 分类号: | C09J163/00;C09J11/04;C09J11/08;C09K3/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组份 接缝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本发明涉及一种接缝胶粘剂,特别涉及一种双组份接缝膏。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室内装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天花板接缝处的缝隙处理只是占家装费用的千分之一,但展现百分百的效果,如果忽略了接缝,墙面出现了开裂现象,将严重影响整体的装饰效果。目前市场上的接缝材料主要有:1、 牛皮纸或麻布或风格带,施工时以白乳胶作粘结剂,此类的接缝材料存在入下缺点: 怕水、起泡、易腐蚀、仅短期内有效,时间久后即腐烂开裂,无法达到真正抗开裂作用;2、原子灰,此类的接缝材料存在如下缺点:极易变黄、特脆易开裂,在木质、石膏板、水泥墙附着力欠佳,时间长会脱落,无法达到真正抗开裂作用;3、AB胶,此类接缝材料虽然硬度好,但仍存在如下缺点: 易脆,达不到最终的防开裂效果,而且刺激性强,对人体有害。
因此,研发一种具有超强的抗拉强度、抗撕裂性、耐磨性及能有效防止接缝处开裂现象,同时无毒、无味、无污染,环保指标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施工简便的接缝材料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超强的抗拉强度、抗撕裂性及耐磨性,且有效防止接缝处开裂现象,同时无毒、无味、无污染,环保指标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双组份接缝膏。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双组份接缝膏,其特征在于:其组份及质量百分含量为:A组份:64-67% B组份:33-36%,所述的A组份,按质量百分含量,其主要包括:环氧树脂32-36%、稀释剂0.413~0.49%、聚丙烯纤维0.01~0.05%、抗裂因子0.03~0.05%、石英砂21~28%、滑石粉36~43%;所述的B组份,按质量百分含量,其主要包括:高透明改性固化剂32~36%、稀释剂0.413~0.49%、聚丙烯纤维0.01~0.05%、抗裂因子0.03~0.05%、石英砂21~28%、滑石粉36~43%。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的一种改进,所述的双组份接缝膏,其组份及质量百分含量为:A组份:64% B组份:36%,所述的A组份,按质量百分含量,其主要包括:环氧树脂32%、稀释剂0.413%、聚丙烯纤维0.02%、抗裂因子0.04%、石英砂23%、滑石粉43%;所述的B组份,按质量百分含量,其主要包括:高透明改性固化剂32%、稀释剂0.413%、聚丙烯纤维0.02%、抗裂因子0.04%、石英砂23%、滑石粉43%。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的一种改进,所述的双组份接缝膏,其组份及质量百分含量为:A组份:65% B组份:35%,所述的A组份,按质量百分含量,其主要包含:环氧树脂34%、稀释剂0.43%、聚丙烯纤维0.03%、抗裂因子0.03%、石英砂25%、滑石粉38%;所述的B组份,按质量百分含量,其主要包含:高透明改性固化剂34%、稀释剂0.43%、聚丙烯纤维0.03%、抗裂因子0.03%、石英砂25%、滑石粉38%。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的一种改进,所述的双组份接缝膏,其组份及质量百分含量为:A组份:66% B组份:34%,所述的A组份,按质量百分含量,其主要包含:环氧树脂36%、稀释剂0.49%、聚丙烯纤维0.04%、抗裂因子0.05%、石英砂21%、滑石粉37%;所述的B组份,按质量百分含量,其主要包含:高透明改性固化剂36%、稀释剂0.49%、聚丙烯纤维0.04%、抗裂因子0.05%、石英砂21%、滑石粉37%。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的一种改进,所述的双组份接缝膏,其组份及质量百分含量为:A组份:67% B组份:33%,所述的A组份,按质量百分含量,其主要包含:环氧树脂35%、稀释剂0.45%、聚丙烯纤维0.01%、抗裂因子0.048%、石英砂28%、滑石粉36%;所述的B组份,按质量百分含量,其主要包含:高透明改性固化剂35%、稀释剂0.45%、聚丙烯纤维0.01%、抗裂因子0.048%、石英砂28%、滑石粉3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东顺涂料有限公司,未经厦门东顺涂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148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