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蚜茧蜂移动网箱防治蚜虫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114608.3 | 申请日: | 2011-05-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77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 发明(设计)人: | 孙治浦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治浦 |
| 主分类号: | A01M17/00 | 分类号: | A01M1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79100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蚜茧蜂 移动 网箱 防治 蚜虫 方法 | ||
1.一种用蚜茧蜂移动网箱防治蚜虫的方法,是先在温室大棚或网箱中育出烟苗,四叶一心时接种蚜虫繁殖,到每株烟苗有20只蚜虫时又接种蚜茧蜂寄生,15天左右形成僵蚜苗投放大田灭蚜,其特征在于僵蚜苗须先移植到设置于大田中由网架、网筒、网罩、帽盖、营养盆、漂浮盘组装成的移动网箱内育殖,待蚜茧蜂羽化后通过网筒、网罩的网孔飞出网箱寄生大田蚜虫达到防治目的。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蚜茧蜂移动网箱防治蚜虫的方法,其特征是移动网箱是由圆环状上口圈、下口圈及3-4根立柱固接成网架,又用网眼密度为40-60目圆柱形网筒的上口和圆帽形网罩的下口分别缠套于网架上口圈,网筒下口缠套于营养盆腰组装而成,网箱上罩有活动帽盖,营养盆上有漂浮盘。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蚜茧蜂移动网箱防治蚜虫的方法,其特征是育殖蚜茧蜂过程中在大田中选择适宜地点移动网箱,以满足蚜虫和蚜茧蜂生长繁殖所需适宜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施行择地育蜂。
4.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蚜茧蜂移动网箱防治蚜虫的方法,其特征是育殖蚜茧蜂过程中在大田中选择适宜地点移动网箱,以满足蚜虫和蚜茧蜂生长繁殖所需适宜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施行择地育蜂。
5.按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蚜茧蜂移动网箱防治蚜虫的方法,其特征是搬移网箱放至蚜虫最密聚的地方施行逐蚜放蜂。
6.按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蚜茧蜂移动网箱防治蚜虫的方法,其特征是当网箱内蚜茧蜂羽化结束飞出后,又放入10-15只蚜虫并更换40目纱网为60目纱网,10天后又出现蚜茧蜂,在其羽化前将60目纱网换成40目,让蜂飞出施行连续育蜂。
7.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蚜茧蜂移动网箱防治蚜虫的方法,其特征是当网箱内蚜茧蜂羽化结束飞出后,又放入10-15只蚜虫并更换40目纱网为60目纱网,10天后又出现蚜茧蜂,在其羽化前将60目纱网换成40目,让蜂飞出施行连续育蜂。
8.按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蚜茧蜂移动网箱防治蚜虫的方法,其特征是当大田中蚜虫虫口密度过大时,可更换40目纱网为60目,同时转移网箱至安全位置后,在大田施用农药灭蚜,2-3天后又移网箱到仍有蚜虫的地块并更换60目纱网当为40目,放蜂灭余留蚜虫施行蜂药同治。
9.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蚜茧蜂移动网箱防治蚜虫的方法,其特征是当大田中蚜虫虫口密度过大时,可更换40目纱网为60目,同时转移网箱至安全位置后,在大田施用农药灭蚜,2-3天后又移网箱到仍有蚜虫的地块并更换60目纱网当为40目,放蜂灭余留蚜虫施行蜂药同治。
10.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蚜茧蜂移动网箱防治蚜虫的方法,其特征是当大田中蚜虫虫口密度过大时,可更换40目纱网为60目,同时转移网箱至安全位置后,在大田施用农药灭蚜,2-3天后又移网箱到仍有蚜虫的地块并更换60目纱网当为40目,放蜂灭余留蚜虫施行蜂药同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治浦,未经孙治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1460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