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少对纤维制品的变应原的加工剂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114008.7 | 申请日: | 2011-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424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 发明(设计)人: | 林里惠;石桥正人;大原弘平;大石贵之;葛谷英见;疋田由美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TB川岛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D06M11/00 | 分类号: | D06M11/00;D06M11/71;D06M15/63;D06M15/507;D06M101/32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张宝荣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减少 纤维制品 变应原 加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少变应原的加工剂,其抑制白化及白垩斑、色花等的同时,赋予布帛等纤维制品灭活螨或由杉树、扁柏、豚草等的花粉产生的致敏性物质的效果。
背景技术
作为具有灭活螨或由杉树、扁柏等的花粉产生的致敏性物质的效果的加工剂,已知:(1)儿茶素(虾、茶的提取物)、橄榄提取物、咖啡豆提取物、香草提取物等天然成分的抗变应原剂、(2)钙类、铝类、锌类、锆类、镧类等无机类的抗变应原剂、(3)多酚类、氨基酸类、酞菁类等有机类的抗变应原剂。
但是,用这些抗变应原剂中的任一种直接对布帛表面进行处理的情况下,有时产生白化及白垩斑、色花,因此,难以用于染成深色的布帛。
因此,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考虑过使用丙烯酸类树脂或氨基甲酸酯类树脂等将化学试剂进行树脂固定,但根据树脂的乳化分散剂的量或种类的不同,有时出现损害阻燃性、或相反容易产生白化及白垩斑、色花等问题。
例如,在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等中,公开了使用氧化锆作为用于抑制发生由花粉引起的过敏的纤维加工剂,但氧化锆难以得到对螨过敏的充分的抗变应原性,另外,对加工布帛容易产生白化或色花等问题。进而,作为用于吸附捕集螨或由花粉等致敏性物质的抗变应原剂,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具有酚羟基的非水溶性高分子、聚-4-乙烯基苯酚,但这些物质的使用过程中,存在因热及光引起变色等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354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5721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2909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良上述的问题点,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加工剂,所述加工剂可以在抑制布帛等纤维制品的白化及白垩斑、色花的同时,赋予充分地灭活螨或由杉树、扁柏、豚草等的花粉引起的致敏性物质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通过并用具有变应原抑制效果的锆类化合物和具有磺酰基的芳香族化合物,可以达成所期望的目的,本发明的减少变应原的加工剂的特征在于,是同时含有具有变应原抑制效果的锆类化合物和具有磺酰基的芳香族化合物的水性分散体。
在本发明中,作为锆类化合物,一般作为变应原抑制剂公知的物质均可以使用。例如,可以使用氧化锆、磷酸锆、硫酸锆、氢氧化锆、盐酸锆、氯化氧化锆、硝酸锆、醋酸锆等,其中优选使用氧化锆或磷酸锆,特别优选使用磷酸锆。
另外,作为具有磺酰基的芳香族化合物,可以使用聚砜、聚醚砜、聚烯丙基砜、聚苯砜、含有芳香族锍盐的聚合物等。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锆类化合物和所述具有磺酰基的芳香族化合物均优选为粒状,例如优选将平均粒径0.3~2.0μm的粒状物制成水性糊剂或水性分散液。需要说明的是,平均粒径小于0.3μm时,再凝缩,难以调制成稳定的糊剂或分散液,超过2.0μm时,难以得到可以有效地防止白化的加工剂。上述平均粒径可以使用散乱式粒径分布测定装置(例如,散乱式粒径分布测定装置LA-950[堀场制作所制作])测定。
调制水性糊剂或水性分散液时,优选以容易附着在纤维制品上的方式添加并混合树脂(粘合剂),作为该树脂,可以使用丙烯酸类树脂、氨基甲酸酯类树脂、聚酯类树脂等通常的加工用树脂,但是,在聚酯类纤维等具有热熔融性的合成纤维制品的加工中,为了保持适当的阻燃性,优选使用聚酯类树脂,特别优选使用水溶性或水分散性的聚酯类树脂,例如在分子中含有聚乙二醇、羧基、羰基、羧酸盐、磺酸盐、硫酸酯盐、磷酸酯盐等亲水性成分的聚酯树脂。需要说明的是,从加工性的观点考虑,作为聚酯类树脂的分散剂,优选使用正丙基溶纤剂(沸点:150℃)、异丙基溶纤剂(沸点:142℃)、叔丁基溶纤剂(沸点:151℃)。其中,也可以将正丁基溶纤剂(沸点:171℃)和正丙醇(沸点:97℃)并用。需要说明的是,以聚酯树脂为1的情况下,优选以用重量比率计为0.1~1.5、更优选0.2~1.2左右的量使用聚酯类树脂的分散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TB川岛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TB川岛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140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D06M 对纤维、纱、线、织物、羽毛或由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进行D06类内其他类目所不包括的处理
D06M11-00 用无机物或其配合物处理纤维、纱、线、织物或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和机械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如丝光
D06M11-01 .用氢、水或重水;用金属氢化物或其配合物;用硼烷、二硼烷、硅烷、二硅烷、膦、二膦、、二、胂、二胂或它们的配合物
D06M11-07 .用卤素;用氢卤酸或其盐,用氧化物或卤素的含氧酸或其盐
D06M11-32 .用氧、臭氧、臭氧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或过化合物;从具有两性元素—氧键的阴离子衍生的盐
D06M11-51 .用硫、硒、碲、钋或其化合物
D06M11-58 .用氮或其化合物;如硝酸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