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优异矫顽力的Fe基块体永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13316.8 | 申请日: | 2011-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01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谭晓华;徐晖;满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F1/057 | 分类号: | H01F1/057;C22C45/02;C21D1/26;C21D1/7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顾勇华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优异 矫顽力 fe 块体 永磁 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优异矫顽力的Fe基块体永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属磁性合金材料及加工工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磁性材料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其中永磁材料是用量大、用途也很广泛的一种磁性材料,而稀土永磁材料是目前磁性能最好、发展最快的永磁材料之一。目前永磁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是将非晶化的薄带进行晶化处理,然后粘结或是烧结成型,这使得工艺复杂,成本高。而随着大块非晶合金的制备成功,这给永磁材料的制备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上世纪90年代,日本的Inoue等人系统研究制备出了多个金属体系直径为1mm~30mm的棒状大块非晶合金。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Johnson等人发现了迄今为止非晶形成能力最好的Zr-Ti-Cu-Ni-Be合金系,其非晶形成能力已接近传统氧化物玻璃,得到的棒状大块非晶合金的直径最大可达到十多厘米。多组元大块非晶合金的发现由于其简单的制备工艺,优异的性能(如高强度、抗腐蚀、磁性等),使它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2002年,日本的张伟等人在对(Fe,Co)-(Nd,Dy)-B用非晶晶化的方法制备出了直径为0.5mm的棒状Fe67Co9.4Nd3.1Dy0.5B20块体永磁合金。随后,罗马尼亚的Marinescu等人也用同样的方法得到了直径为0.6mm的Fe66Co10Nd3Dy1B20块体永磁材料。但是迄今为止,用这种方法制备得到的块体永磁材料的矫顽力一般较低,只有200~300kA/m。我们通过成分调节,用铜模吸铸法及常规热处理工艺制备得到一种具有优异矫顽力的Fe基块体永磁合金。而且与传统的永磁材料的制备方法相比,用吸铸和热处理的方法制备块体永磁材料,可以节约成本,简化工艺,并且容易制备形状复杂的永磁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矫顽力的Fe基块体永磁合金。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矫顽力的Fe基块体永磁合金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来实现的。
一种具有优异矫顽力的Fe基块体永磁合金,其特征在于该合金的成分以原子百分含量计为:
Fe 55~75%
Nd 5~15%
Nb 1~7%
B 18~30%
上述Fe基块体永磁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有以下工艺步骤:
a. 将工业纯金属原料Fe、Nd、Nb以及FeB合金,以原子百分含量计为:Fe 55~75%、Nd 5~15%、Nb1~7%、B 18~30%进行配料,然后用真空非自耗电弧炉在氩气保护下进行熔炼,熔炼电流密度为100~220A/cm2,将合金反复熔炼3~5次,制得母合金;
b.重熔母合金后采用铜模负压吸铸法浇注,制得Fe基块体非晶合金;
c. 将上述大块非晶合金在580~850℃,真空度为3×10-3~5×10-3Pa条件下进行真空退火处理,退火时间为10~35分钟,制得具有优异矫顽力的Fe基块体永磁合金。
本发明中所用的原料为纯金属Fe、Nd、Nb以及FeB中间合金。
本发明合金具有较好的非晶形成能力,在室温下表现为优良的软磁性能。经过适当的真空处理后合金由软磁性转变为硬磁性。图1为本发明的合金在室温下的磁滞回线图,图中比较了铸态和经过真空退火后样品的磁性能。可以看出,本发明的Fe基合金在铸态时为软磁性能,经过真空退火后,合金由软磁性变为硬磁性,饱和磁化强度Ms=61Am2/kg,矫顽力jHc=819kA/m。
本发明的特点是:1)特殊的合金配方;2)使用非常简单的工艺方法,得到具有良好优异矫顽力的Fe基块体永磁合金。
本发明的合金具有优异的矫顽力,可以广泛用于信息、通讯、计算机等领域的磁性器件。这种具有硬磁性的Fe基块体永磁合金由于其简便的工艺,可以克服现有磁性材料加工工艺复杂、元件尺寸受限制的问题,使其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具有优异矫顽力的Fe基块体永磁合金在室温下的磁滞回线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133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