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仿生态室内恒温养蝎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10182.4 | 申请日: | 201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446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发明(设计)人: | 余国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国民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万志香;胡杰 |
地址: | 43213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室内 恒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蝎子的养殖方法,具体地是涉及到一种仿生态室内恒温养蝎的方法。
背景技术
蝎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蝎目。夜行,肉食性动物,以活鲜、软体多汁的昆虫和小动物为主,如黄粉虫、无菌绳蛆、蚯蚓等,以及兔肉、鼠肉、羊肉、牛肉等动物,有时也吃水果性饲料。蝎性喜干燥,有入蛰休眠的习性,卵胎生,出生幼蝎常负于母体背面,经过一次脱皮后开始自行生活。一般情况蝎子在野外生活,从幼蝎到成蝎约1000天(3年时间)。
蝎子在野外生长一年中可分为长期、填充期、休眠期和复苏期。
生长期;从清明到白露(约150-160天),这是蝎子全年中营养生长和繁殖生长的最佳时期。
填充期:从秋分到霜降(约40-50天),蝎子积极储备营养,做好入蛰前准备。
休眠期:从立冬到雨水(约120-130天),蝎子的生长发育完全停顿,处于休眠潜伏、完全不吃不喝的状态。
复苏期:从农历的惊蛰到清明(约30-50天),处于休眠状态的蝎子逐渐开始苏醒出蛰活动。
蝎子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材,其具有抗癌、解毒、止痛等功能,此外,以全蝎烹调的菜肴为中国一大名菜,社会需求量很大,近几年野生资源缺少,人工养殖称为蝎子来源的重要渠道。人工养蝎是一项大有可为的特种养殖业,但养蝎能够真正成功且发展成规模的却很少,特别是幼蝎脱皮困难,生长速度和种蝎繁殖率低是养蝎失败的主要原因。
目前,温室恒温饲养蝎子,则可大大缩短生长周期。在食物丰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一般经8-10个月,仔蝎即可长为成蝎,蝎母在一年之中可以繁殖2-3次,从而基本改变了蝎子的生长时间和繁殖周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仿生态室内恒温养殖蝎子的方法。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仿生态室内恒温养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养蝎场;养殖蝎子,控制饲料、温度、湿度,使其生长、发育、产仔、仔成活,所述饲料为:人工养殖黄粉虫、地鳖虫、无菌蝇或捕捉的蟋蟀、蚂蚁、鼠妇、蚯蚓、蜈蚣;
所述温度为:32-36℃;
蝎子生长发育时,养蝎场中养殖蝎子的池底或盆底的土壤含水量25%-30%,养蝎场中空气相对湿度在40-70%。
优选地,所述饲料为人工养殖黄粉虫,仔成活阶段,用以饲养仔蝎的黄粉虫的饲料内掺有一定量的鸡蛋配合饲料和/或少量的胱氨酸,所述鸡蛋配合饲料的组成为:一个鸡蛋,90-110g水,25-35g钙粉,40-50g葡萄糖;所述鸡蛋配合饲料的用量为:每1000g黄粉虫加入45-55g鸡蛋配合饲料;所述胱氨酸的用量为:每1000g黄粉虫加入10-20g胱氨酸。
优选地,所述蝎子产仔阶段时,饲养密度为1立方米的蝎窝母蝎容量不超过500只蝎子;当母蝎临产时,将公母蝎分离饲养;母蝎临产期间,在晚8~9点投喂饲料,在投喂饲料的第二天清早将未吃完的饲料及时捡出。
本发明所述的仿生态室内恒温养蝎的方法,主要具有以下优点:
1、合适的恒温环境,大大减低了药蝎的死亡率,使蝎子的成活率高达90%以上,并减少了母蝎死亡率50%,降低了养蝎子的成本。
2、所述方法能加快生长发育,增强抗病抗逆能力,降低饲养成本,提高产出效益。
3、本发明所述方法养殖的蝎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因其具有丰富的氨基酸成份,特别适合做药蝎。
具体实施方式
蝎子的饲料包括各种昆虫和家畜、家禽的鲜肉等动物性饲料和小麦面糊、玉米面糊等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最能满足蝎子生长发育的需要,因而,可不喂植物性饲料。饲料能否和蝎子长期共处,是选择饲料的标准之一。最能满足蝎子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较高,而鲜肉在蝎窝内因温度太高容易发酵变质,不但影响蝎子生存环境,也不利于蝎子的生长。一旦吃了发酵变质的饲料,就可导致蝎子生病。所以,人工养蝎应以养殖,捕捉各种昆虫为饲料。可捕捉的昆虫有蟋蟀、蚂蚁、鼠妇、蚯蚓、蜈蚣等,但捕捉昆虫受季节和天气的影响,难以满足蝎子食物的需要。目前最成功的方法是人工养殖黄粉虫、地鳖虫、无菌蝇等,黄粉虫即可满足蝎子生长发育的需要,也能和蝎子长期共处,即使蝎子吃不掉,虫还是活着,不会污染环境,所以养虫喂蝎是最佳的选择。喂给黄粉虫的饲料内须掺有一定量的鸡蛋配合饲料和少量的胱氨酸以利于仔蝎脱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国民,未经余国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101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